50-60(13 / 48)

之上,在宣布诏令后,整个大邺都开始动员忙碌起来。民间对突厥早已心存不满多年,勇士皆纷纷应召参军。

而宇文太尉向宇文嫣发出信件后,很快便得到回复,愿意听从大邺指示,并告知自己已说服吉勒,接受大邺支援。

当一切稳定下来时,正好是冬末,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此时粮草充足,永济渠河道的冰也融化,运兵运粮都极为便捷,万事俱备,是征战最好的季节。

而萧临同时下诏,封宇文嫣为大邺长公主,赐封号政和。而吉勒亲派使臣前往大兴城朝见天子,并道出自己帐下共十五万大军,如今加上萧临备好的十万大军,与巴尔塔一战绰绰有余。

为彰显大邺国威,鼓舞士气,让吉勒部下真心臣服自己,萧临还是决定御驾亲征。

出征前一日,各路人马都在紧密准备计划,确认完毕后,整装待发。

傍晚,萧临召集大臣再次商议确认过征战事宜,宇文太尉与新任中书令监国等事宜后,他留下了赵思有。

萧临虽不喜他,即便心底不甘,可却不得不承认,赵思有是有才之人,对于有能力,为自己尽忠者,他一向大方。

他看向下方腰背挺直的人,道:“此次征讨突厥策略,你立下大功,想要什么赏赐,可与朕直说。”

说到赏赐,其实赵思有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便是云夭。可是他摇摇头,将那让他伴有负罪的想法散去。云夭并不喜欢他,他知晓,也尊重。

“陛下,臣做这一切皆为大邺不求赏赐。其实……此次计策,最初并非臣所想出。”

“不是你想的,是谁?”萧临摩挲着手指,眼神渐渐暗了下去,心又再次乱跳起来,他猜到了。

赵思有道:“是云夭。”

第54章 第 54 章 “对不起。”

月色融融, 屋外夜风骤起,发了芽的树枝在风下轻轻摆动。

萧临在玄武殿空旷下来后,一人走出主殿, 往偏殿而去,在屋外徘徊, 定定看向早已熄灯,安静漆黑的屋子。

其实这些时日,他睡不好时, 便会过来看一眼。御驾亲征在即, 他比往常都要忙碌, 似乎也只有忙碌,才能让自己稍微平复些许。

倒是偶尔见到忙着在六局重建寿安宫事项的云夭,见她依旧笑靥如花, 与四周宫女谈笑嬉戏, 连耳垂上的玉耳铛都取了下来, 好似厌恶极了他, 同时也并未受那日争执所影响丝毫。

利用政和长公主宇文嫣的计策, 没想到是她出的。

她不是已经完全不在乎他了么?怎还会私下里替他出谋划策?

萧临悄悄推开偏殿的门, 动作很轻,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合上门后,又小心翼翼, 一步步往床榻边走去。

屋内还点着炭火, 发出一点点细碎的响动。很简洁的屋子, 桌上一套白瓷茶具,熏炉中燃着淡香。

床边传来绵长的呼吸声,借着月光, 他看到她正背对着床沿侧睡,身体的曲线似一座小山,膝盖蜷缩着,似乎睡得有些不安。乌黑的发丝散开,露出纤细而白皙的脖颈。

再走近后,她的耳垂空空荡荡,隐隐可见两个耳洞。

太空了,不好。

萧临想想,心痒难耐,还是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烛灯,又悄悄到她的妆奁前拉开。见她将他赏赐的金贵东西全收了起来,一个也没放出自己使用,他无奈叹息一声。

很快,他便翻出了曾经送她的玉耳铛。

一手抬着烛火,一手拿着那两只耳铛,又重新回到她床榻边坐下。

烛光太过微弱,他看得不是很清晰,便又凑近了几分,轻轻捏起她的耳垂,将手中一只耳铛慢悠悠戴了上去。

他动作太小,又怕将她弄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