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1 / 2)

“……寅时,年轻果然是好啊!”佟安宁嘴角微抽。

对于胤祚寅时起床这个习惯,佟安宁只能叹气了,谁让孩子大了呢,已经没有小时候的福利了,等到离了宫,入了朝,每天需要上早朝,也要一大早起来,从宫外赶到宫内上朝。

……

过完年后,康熙又开始忙于政务,其中比较紧要的一件事就是定于正月二十八的顺天府科场复试。

去年秋闱过后,顺天府乡试发榜,朝中许多官员的子弟名列前茅,很多部院大臣的孩子同样也考取了。

朝中气氛一片欢腾,岳兴阿也在榜上,佟安宁一开始挺高兴的,后来察觉不对,拿到金榜名单后,仔细调查了身世背景,发觉不妙。

其中有不少人是纨绔子弟,学问并不高,一些人只在认字水平,但是也被录取了。

这么说,此次考试就有猫腻了。

但是吧,纵观清朝的历史,科举舞弊这事太多,佟安宁也不清楚此次的影响有多大。

果然有考生当街张贴告示揭露考官利欲熏心,趋炎附势,不管文章优劣,只问钱财。

告示中,涉及到的朝廷官员众多,上到大学士王熙、李天馥,左都御史蒋宏道,下到封疆大吏湖广巡抚都有。

而后江南道御史将此次的正副考官都给参劾了。

经过初步调查后,康熙为安民心,让礼部重新布置考场,举行复试。

也就是说岳兴阿还要再考一次。

而且因为岳兴阿此次也进榜了,即使考生接露的告示中没有佟国维、隆科多的名字,也有不少谣言往他们身上泼脏水,说岳兴阿此次能考中,也是靠作弊的,气的岳兴阿好几天都没睡着,连年都没有过好,一个劲的读书,就为了年后的复试能考中。

否则考不中的话,这盆脏水就泼到他们佟府身上了。

按照康熙的意思,年后正月二十八复试,这样的话不影响被录取的人参加会试,也能安民心。

第210章

二月初一,顺天府科场复试结束,康熙亲自批阅。

结果还是令他欣慰的,原以为那些舞弊的官员学子都是酒囊饭袋之辈,只会写些字,没想到还是能写出文章的。

经过内阁九卿批阅后,考试结果三等以上的仍然参加会试,四等即令罢黜革名。

岳兴阿获得复试第四名,也算是为他正了名。

至于此次的主凶考官修撰李蟠则是遣戍关外,编修姜宸英病死狱中。

佟安宁听完处理结果后,一言难尽地看着康熙。

就这!

除了处理了两个参与的主考官,外面“檄文”公布的参与贿赂的官员富商一个没有处理,就是他们的子弟在确定成绩合格后,也都录取了,按理说不应该永不录用吗?

而且此次科举舞弊能产生,康熙也要但一部分责任。

主考的两个考官,先不提主考官李蟠,副考官姜宸英绝对有康熙的锅。

这位姜宸英,姜编修,佟安宁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对方经历有些特殊。

姜宸英乃是康熙三十六年的探花,而那位流放的李蟠则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

探花不稀奇,主要是姜宸英考上探花时,已经七十岁了。

倒也不是说此人无能昏聩。

姜宸英此人在民间早有名望,善于写诗撰文,年轻时就成了举人,在民间有“名士”的声望,也经常在史馆帮忙,素有名声,经常为有名的学者、作者撰写序言。

按理说有这样的名望和才学,怎么可能到七十岁才成了探花?其实他也有些可怜,姜宸英在丁卯顺天首场时,曾经已经拟取第二了,因为和御史有间隙,被对方借由一些细小差错,将姜宸英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