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8 / 50)

着适应环境,忙着干活,自然没功夫看书,别说看书了,这些课本都是今天才寄过来的。

被姜乐这么一说,林半雪眼中露出几分怀念来,她想了想说:“那我拿几本回去看,你要是到时候看完了咱们换着看。”

姜乐只是说了一句,没想到林半雪就愿意看书了,现在没了高考这条路,在很多人看来,看书就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举动。

像他们这些农村娃,努力考上高中,说不定还能参加厂里的招工,也算是一个出路。

可对于下乡的知青来说,他们压根看不上这条“出路”,偏偏姜乐还没办法把话说的太明白,谁能想到,再过几年,高考又会恢复了呢?

林半雪既然愿意拿起课本,那当然是好事,也算是感谢对方这么有心,特地让家里人寄来这些书。

姜乐开心道:“好啊!”

林半雪看样子已经是高中生了,如果没有俞和衷,姜乐肯定要说有不会的题可不可以问问她,但现在他有俞和衷诶!

怎么说呢,自从有了俞和衷,姜乐就没有把不会的题留到过夜的经历了。

更让姜乐开心的是,他又想起了原著里的一段内容,发生在恢复高考的时候。

当时大家猝不及防的接到恢复高考的通知,那时候距离高考仅仅只有一个月时间。

不光是那时候已经恢复上学的学生们激动,更激动的还有知青们。

因为知青们敏锐的察觉到,这次只要考上大学,他们就要回乡了。

作为知青的一员的林半雪自然也激动不已,她当即就下了决定,要参加高考。

这时候林半雪已经跟赵政华在一起了,她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政华,并且希望赵政华能跟她一起参加高考。

在林半雪看来,能参加高考无疑是件好事,她能通过这种办法回乡,而赵政华也能考出这个小山村。

可她兴奋地分享了这个消息后,没想到赵政华的反应,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开心,相反,他很不高兴,超雄症发作一般,质问林半雪:“你为什么要参加高考,你是不是想离开这里?你想丢下我回乡是不是?”

林半雪就觉得赵政华莫名其妙:“不是啊,我们一起参加高考,我不会丢下你。”

赵政华却并没有被说服,因为他被戳中了不愿意提起的回忆。

重生之前,赵政华一心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可惜他并不是学习的料,考了好几年也没考上。

相反,重生前的林半雪跟赵政华并没有交集,赵政华只记得对方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就考上了大学。

正因为知道这些,所以赵政华害怕了,他怕林半雪会离开他。

即便原书努力把赵政华的心理活动描述的极其深情,可姜乐却觉得很恶心,说白了,赵政华不就是怕林半雪变得更好吗?

这种心理没什么,你努力追上人家不就行了,结果恰恰相反,赵政华的解决办法不是努力追上林半雪的步伐,而是努力拖对方的后腿。

眼看林半雪坚持要参加高考,赵政华知道,再闹下去不但不会达到他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他觉得林半雪看似温柔,实则狠心,对方一定会在参加高考和跟他在一起之间,选择参加高考。

于是,赵政华思考片刻,答应了林半雪。

姜乐看到这里,以为赵政华终于干了件人事,没想到越看越不对劲,明明只有一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这个时候,肯定得抓紧时间学习啊。

而赵政华呢,幺蛾子层出不穷,一会儿缠着林半雪谈恋爱,见这招没用,又故意制造一些麻烦,让林半雪分心。

本来学习的时间就没多少,一个月时间被耽搁完了,最后林半雪就因为差几分,遗憾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