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看了一眼儿子,他那性子就不随她,该计较的不计较:“那行,你说的少十块钱的啊别到时候忘了,呐,喜糖。”
转身抓了一把喜糖给木匠。
这一顿忙活,男方这边中午就摆上偏席了,菜系自然是没那么丰盛,好菜硬菜全都搁在明天中午的正席上。
马家父亲马开发头天就来了,晚上合计着明天中午的正席加几桌,因为他请了厂里的同事,估摸着得来二十多号人。
“那至少得加三桌,不过启军那边战友他也不乐意通知,不然呐,五十桌都有点紧吧。”王兰本以为能大办一场。
俗话说得好,来的人越多越说明他们马家人缘又广又好,本来预备的正席是五十桌的,能从院子里一路摆到村口去,现在倒好,马启军不乐意通知那帮战友,如今最多也就三十桌。
趁着傍晚,黑子开车前头开道,身后跟着一辆农用车,车厢里带着的是新做的家具,梁辉开着拖拉机跟在后头。
一条三十多斤的大鲤鱼和半截猪身子上贴着喜字,就挂在拖拉机上摇摇晃晃,车里带着的是村乐队,敲锣打鼓的朝着叶家去。
后头看热闹的跟了得有半截村子的乡亲们,孩子们一股脑的小跑跟上,就等着男方家人撒喜糖。
这里的习俗就是这样,做了多少家具有多少家底儿都得带到女方家亲自过目,至于远嫁的这道习俗也就免了。
叶小媚在房间里便听见了敲锣打鼓的声音,她脸一热死死地捂住脸,马家还真是全按照她们提的要求操办的。
今日马家给足了她面子,这说明重视,将来她叶晓媚一定好好照顾马大哥,孝敬公婆。
“小媚,小媚……”赵梅从没这么慌张过,赫然推开门:
“小媚你知道不,马家还做了一整套家具,上的漆都是红色的,还贴了亮晶晶得的喜字,甭提多喜庆了,整整来了三辆车。”
“真的?”这个叶晓媚没提这个要求,瞬间有点受宠若惊。
低头一想,马大哥肯定也来了:“我去看看。”
赵梅赶紧拉住叶晓媚:“你不能出去,叫人看了要笑话了,男方家来送红衣的,你就在这等着就成。”
“这也是规矩啊。”叶晓敏紧抿着嘴唇。
“可不,反了规矩人家不还笑掉大牙,包括明天花轿一到,出门你的脚是不能沾地的,得要兄弟给你抬出去。”
“不能沾地?还得兄弟给抬出去?”叶晓媚可真是头晕转向,这规矩也太多了吧,她哪儿有兄弟啊。
“你放心,平日里虎子和强子虽然不大和善,可终究是你堂兄,家里办事他必须得当这个角儿。”
解释完,赵梅就忙着出去迎人去了。
黑子干脆爬上车顶四处撒糖,孩子大人老人全都一窝蜂的开始抢。
“嫂子,你们家这回可扬眉吐气了,你看马家出手多阔绰,这可是一整套家具呢。”
“可不就是,敏芝你这当大娘的将来也能跟着小媚享福呢。”
门口的王敏芝脸色难看,瞅着那一车的家具眼里都快瞪出血丝了,再看看手里的糖果,全都是普通人家过年都未必吃得起的好糖。
而且整个村就没有听说过谁家办喜事直接就做一整套家具的,最多也就做个桌子板凳,一张床。
就说说那梳妆台,整天忙着下地谁还有工夫打扮,还有那么大衣柜,全家满打满算加一起四个季的换洗衣裳,就算是加上棉被堆在一起都未必装的满。
可马家就是给置办了。
王敏芝咬了咬牙,心里暗骂:小琳这个死丫头当初不听我的劝,跟她说瘸子就瘸子了,嫁过去有钱花不就得了,就是不听劝,现在好了,还听说马启军能站起来了,老二家这回可是出尽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