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1 / 1)

“十日绰绰有余。”焦砚笃定地说道。

沈持听得直皱眉:黔山、安仁两县虽无多少耕田,可是有人家啊。

十日之内怎么来得及叫他们搬迁,安置呢。太赶了吧。

他遂开口问道:“朱大人,焦大人,只是不知黔山、安仁两县,共有多少户人家?”

似乎经他这么一问,二人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桩大事情,焦砚不甚在意:“本官记不得了,或许五六万户吧,”他不痛不痒地说道:“待本官发个告示,告知他们搬迁到别处谋生就是了。”

沈持听着他轻描淡写的语调,心中微有怒气,他想:百姓自古故土难离,你这发一纸告示就让人迁走,不知是怎样的安置法子。

诸如一户补偿银两多少,又让他们迁往何处。

将这等大事说得如此轻巧,叫人很是不放心啊。

朱文济也道:“树挪死人挪活,等焦大人的告示出来,他们会自行搬离的。”同样没说具体要怎样安置两县的百姓。

沈持的眉头皱得深了。

这时,负责此次开矿的“财神爷”俞驯瞧了他一眼,忽然开腔问道:“沈大人,不知这安置两县百姓的银两,预算几何啊?”

沈持说道:“在下初来工部观政,尚不知此事该如何作预算。”

这……不应该问他吧。

工部侍郎朱文济与黔州知府焦砚才经办过这等事情,有老道的经验,他岂敢贸然开口。

俞驯跳过朱文济和焦砚,独独拿这件事去问沈持,多少让那二人心中有丝不快,但又不敢得罪他,毕竟有个什么事的还得伸手向人家户部要银子呢,只得说道:“当年樊武县开矿,记载疏散两县百姓所花费为十四万两白银。”

言下之意,这不是有先前的比照着吗?就这个数吧,还用问吗。

只听俞驯冷冷说道:“大万山开矿是八十多年前的事了,今非昔比,下官以为此数目还要再行商榷才是。”

朱、焦两位朝廷大员被他驳了个没脸,讪讪地没说话。

第103章 迁出

焦砚甚至在心中有些埋怨沈持多事, 怎样安置黔山、安仁两县百姓是他的事,还轮不到旁人来插嘴,脸色很快沉了下来。

工部侍郎朱文济虽不形于色, 但他却说道:“烦请沈大人代工部拟一套黔、安二县百姓的迁出法子, 协同焦大人一道妥善安置好那里的百姓吧。”

他心道:如何安置府内百姓, 原是黔州府自己的事, 无论焦砚爱民如子还是照章敷衍, 皆与工部无关, 这种事情劳心劳力还捞不到功劳, 沈持啊沈持, 你既然不识趣,那本官便索性为你揽下这事儿,到时候栽了跟头那也是你自找的。

沈持当然知道他不该多言,但他对此事并不后悔,一拱手淡然道:“下官遵命。”

堪完山回到驿站的次日,清晨,沈持才吃过朝食,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位是黔山县县令赵息,另一位是安仁县县令吴崇,他二人手里捧着县中户数的花名册, 说道:“焦大人让下官将县中人口户数清点后送给沈大人,请过目。”

沈持眸色微沉:“有劳二位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