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现在别看只有十二三岁,因为这两年吃得好,身高蹭蹭往上窜,又长得壮实,看上去跟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似的。他话少,但只要交代的差事总能办得漂漂亮亮的,所以但凡有洪涛在的地方,岳知语也放心。
至于岳展,他还要在书院进学呢!会试加上来回京城用的时间多少也要一个半月,他倒是想去啊,上次在京城因为有差事来去匆匆的,他也没好好逛逛,领略领略京城的风土人情。现在他倒是想去了,也没时间了,只有眼馋的份。
二姐夫他们一行出发后,岳展还惆怅了几日。
如今离着他参加会试时间还远,但是他知道自己乡试是侥幸过的,会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必得是万里挑一,所以在书院的日子他当真一点儿没偷懒。
就这勤奋劲儿,景川先生在岳展看不到的地方还长吁短叹了很多次,依着岳展现在的进步速度,想要三年后考取进士,难度也是很大的。几十万人里取一百五十人,可不就是万里挑一的存在吗?而且,进士的名次至关重要。
一甲,只有三人,二甲选出五十人。三甲则是一百人。但是三甲就是同进士了,同进士跟进士可不能同日而语。
所以要让岳展三年后考取几十万人里的前五十三名,简直比登天还难,作为夫子他能不愁吗?看岳展天天乐呵呵的,一来他这里就带着等等蹿上蹿下,哪里有个举人的样子。
他知道因他不良于行,很多父子之间应该一起做的趣事,他没法去做,岳展别看长得粗犷,其实是个细致人,他其实是帮他代劳了。正因为如此,看岳展现在的进度他才着急。
不过除了让人想起来就焦心的事情,也有可喜可贺的喜事。上次岳展对黄河治理的提议,由裴谨言大人实施后,真的见效了。
要说这裴大人真是个光明磊落不贪功的人,这不,朝廷对岳展的嘉奖的文书也下来了,其中最显眼的要数当今圣上亲自提笔《岳麓书院》的牌匾,以奖励岳麓书院培养出为朝廷分忧解难的人才。
当大红绸带被揭开,显现出龙飞凤舞的岳麓书院四个大字时,山长和众位夫子激动得不能自已,这是何等殊荣啊!山长接过嘉奖文书的手都是颤抖的。
族长知道后,高兴的直接宣布族里连摆三天的流水席。这次也是开了宗祠告慰祖宗,但这次的心情可比当年“岳氏阉割刀”美了不知道多少。那次是心里流泪,面上还要带笑,做给外人看的。这次笑得他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当然除了对书院的嘉奖,另赐岳展本人白银千两,及入太学学习的机会。
在大魏朝,太学是全国最高的学府,而且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入学。
岳展对这个求学机会倒是不感冒,但是景川夫子一力推荐岳展去京城太学学习。他不否认岳麓书院能教出通过科举考试的优秀学子,
并且他直言岳展的基础知识确实够扎实,但是他的知识涉猎广度不够。而太学恰恰教授内容非常庞杂,不止局限于科举考试的内容,还会讲授为官之道及各种时务,真正是致力于为朝廷培养合格官员的摇篮。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取百家精华,才能将以后的路走得越来越宽。
除了景川先生,众位夫子也都建议岳展去太学学习一段时间,须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有这个机会去开拓眼界,为什么不去呢!岳麓书院的文化从来就不是主张故步自封,它是包容的,是接纳的,是开放的。
于是岳展决定去京城太学一游,又不是龙潭虎穴,他倒要看看这太学里有什么真章。
这天岳展来景川夫子这里时,景川先生递给他一封用封戳封好的信件,让他一到京城先帮忙跑一趟送封信。
这个简单,不过顺路的事儿,但是既然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