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语定乾坤。晚上岳知语又召集了全家人,当众宣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其他人自然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都接受良好,只是可怜小满跟阳阳前几天还是大哥,今儿这才几天就翻了个个儿。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对着个矮豆丁叫“小舅舅”,还被外祖父耳提面命以后要尊重长辈,舅舅要跟他们玩,不能不带着云云。

既然认下这孩子,肯定要上族谱的,不上族谱,在村里名不正言不顺的。而且孩子看着聪慧的很,若是想走科举的路子,肯定要上族谱,入岳家私塾读书比较好。

好在于行有良民身份文书,又有岳知语从中运作,没几日,于行就上了岳家族谱。

不过上族谱的时候,岳知语总觉得他族叔哪里怪怪的,眼睛也不端详那身份文书,光在他们爷俩之间来回打量,对他笑的也诡异的很。他想破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可能是他看错了,索性不庸人自扰了。

于行现在正式改名为岳于行。为什么只是添了个姓,没有改名,岳家父母觉得于行的名字里肯定寄托了他家人的一些期望。总得给人留个念想不是。

第155章     这几天村里的吃瓜群众可是撑坏肚皮了。那新鲜出炉的举人岳展带……

这几天村里的吃瓜群众可是撑坏肚皮了。那新鲜出炉的举人岳展带回来个儿子来这个消息还没来得及消化呢, 怎么,那儿子转头又成了他老子岳知语的?

瞅瞅孩子的年纪,再掐指一算, 岳展那时候忙于科举, 哪里有时间有精力去做下这业障。

肯定是岳知语陪着儿子三年前去舟山府参加院试的时候惹出的风流债, 不然怎么解释他们这么像。

儿子这回去舟山府参加乡试可不就让人缠上了嘛,估计是把孩子甩给他家又敲了一大笔银子呢。这也是岳知语能干出来的事。

大家为什么这么说, 早些年那岳知语还未娶林氏的时候也是老风流了。有一年在县里怡红院为了争一个窑姐儿, 跟别人打起来了, 把对方揍了个鼻青脸肿。那家娘气得狠了, 也是个有手段的, 查出来对方是岳氏族人, 花了钱让老鸨使人敲锣打鼓的去岳家庄要嫖资。

这件事把以诗书传家的岳家的脸都给丢尽了,为这,族里都动了家法,抽了他三十鞭, 险些要了命, 这还是族老出面才保他的结果。

也因为这件事当时闹得人尽皆知, 岳知语当时婚事成了老大难,如果不是林氏家里当时遭了难, 急需庇护,哪家的愿意将闺女说给个文不成,武不就, 还跟窑姐儿有瓜葛的人。

不过这些都是老黄历了,年轻的一辈都不知道。

林氏也是过了些年月才驯服了这头倔驴。但是现在看来还是狗改不了吃屎, 偷香窃玉的毛病估计没改了。

大家为什么这么确信也是有佐证的,你看人家上族谱上的那叫一个轻松呀!入了族谱, 若是以后惹出什么祸端,那可都是牵连九族的,由不得族里不慎重。

族里也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不管怎么说,终归是他们岳家的种,人家林氏都不介意,他们介意个什么劲儿啊。人家既然说领养的就是领养的呗,为什么要揭穿他?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更何况眼看着他家要起来了。不提岳展已经是举人了,二女婿也是举人,学问一直很好,听说来年开春就去京城参加会试。若是得中,就是官身了,他们吃饱了撑的去找他家不自在。

就这样岳知语认养子这件事,除了有人在背后暗戳戳传几句酸话,明面上竟然都接受良好。

权势有时候真的是个奇妙的存在,当你一无是处的时候,办点芝麻粒子的事儿都会让你体会到扑面而来的恶。可当你得势的时候,生活就像如鱼得水,再无难事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