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起来,为什么想撮合这门婚事还不是因为前段时间,她远房的一个表妹回来了。

说起她的表妹也是苦命人,原来嫁的丈夫病死了,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后来以寡妇之身再嫁,这回竟叫她攀了个高枝,嫁到了京城景家。嫁的人是位有名的大儒,虽然人家有腿疾,但是耐不住家里富得流油。一进门就是当家阔太太,这不,才多久,又添了个大胖小子。

洗三的时候她还去了,门口停着一溜烟儿的马车,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奔着那大儒去的,一场洗三宴真是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孩子的小名叫“等等”,据说是孩子是个急脾气,等不到进舟山府就要生,生下来后景先生觉得得用个名字压压这孩子的猴儿性,这才有了这个名字。

她吃席的时候听说生产的时候颇为凶险,得亏一个姓岳的产婆给把人救回来了。姓岳?这一打听,可不就是她那便宜外甥女儿。她觉得丢人,可不好认那是她外甥女。只听了一嘴,说这接生婆一次就得了三十两银钱。三十两?这可不老少了,够普通人家三年嚼用了。她不到一天就赚,这要是一个月呢?简直不敢想她一个月能赚多少银钱。

她回娘家的时候顺嘴提了提,结果娘家嫂子还上心了,这才有了后面这一出。

至于芷兰成亲对象的人选也是从她这儿得来的。

表妹的夫君是京城有名的大儒,这来拜会的青年才俊数不胜数。她让表妹帮忙留意一二,没成想没几天就有了下文。

据表妹说,她打听了好几个,不是家里已经订下亲事就是已经成婚。这也能理解,那钟灵毓秀的少年郎君,都是从小就出类拔萃的,仨猫儿六个眼儿都盯着呢。等轮到他们,黄花菜都凉了。

再说她也提了要求,她想找已经有功名,以后还有前途的学子。这就更难了,这种青年俊才属于只要周边人眼睛不瞎,都能看出来当官指日可待的,还能跟路边的野花一样,随时恭候她们娘俩来采?

她预想到了有难度,毕竟她也给闺女留意了一两年了,没想到表妹的速度竟然这样快,这才几天就来信儿了。

那人是个桐江府来的学子,夫君很看好他,说他学问做的扎实,如日方升,他日定非池中之物。而且除了学识,少年温文儒雅又人品贵重。夫君很少夸人,这是出京后除了岳展以外的第二人,所以她就记下了。

通过赵夫子打听,才知这书生唤名高览,是桐江府府城人,已考取秀才功名,今年刚满十九岁,还没有订下婚事。

他的父亲是从五品的盐运司副史。这可是个肥缺中的肥缺,只是母亲早亡,现在当家的是他的姨母,至于更多的就无从得知了。

唐氏一边听一边点头,这高秀才自己学业不错,年轻有为,出身也不俗,只可惜家里母亲过世太早,但是这找人家哪有十全十美的。要她说,这婆婆不是正经婆婆也好,到时候怕这半路的儿子离了心,也不敢怎么磋磨儿媳妇。如是想着,当真是一门好亲了。

只不知道那少年长相如何,女儿喜不喜欢呢!她那小女儿当真是被她惯坏了,说自己没别的要求,就一个要有眼缘。还不是丑的不要,矮的不要,不知礼的不要,学问差的不要。出去都说她挑剔,哪儿是她挑剔呀,是她这小女儿,眼睛往上长,一二般的真的入不了眼。

但是这相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排的,不得家里长辈同意,安排下才能相看,可这少年可并非舟山府人,这安排可不好安排,必得费一番周章。

未免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唐氏只能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就是哪天等那少年郎再上门的时候派人提前通知一下她,她带着女儿悄悄看一眼,她想着若是女儿看中了,就偷偷制造机会让他们相识,她女儿长得如花似玉的姑娘,不得把他迷的五迷三道,走不动路了?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