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37 / 52)

好在遭遇海难的地方离岸边很近,姚贾靠岸之后,一开始本想用精盐雇佣当地的渔民们为他修船,但船体被破坏的太严重了,已经无力回天,他们不得不弃船。

于是大秦纵横家另辟蹊径……

把当地渔民们最好最大最优秀的船给开走了。

并且还用他那纵横家的超强专业能力,只用手比划和简单几句日常用语(还没学会当地土著的话)就把这里的水手和船匠们也一起给带走了。

姜珂:……

姚贾,我嘞个大秦航海王。

然后他们一路往西开船,也不敢离开岸边太远,一旦船体受到损坏或者发生意外就靠岸,了解一下当地风俗,兑换一些商品货物,开走几只好船,带走几名舵手。

不愧是沿海国家,姚贾并不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他不得不承认这里的船只品质就是比他们秦国的船好,水手质量也高。

大秦思维:好的东西就应该给我们秦国。

要问姚贾这一路上害怕吗?

当然害怕了,夜晚的大海一片漆黑,没有一点儿光亮,就像是吞噬掉所有人的野兽。

可他是大秦的官员啊,大秦只有死在路上的官员,没有中途退缩的官员。

这是他赌上纵横家名声的一次航海。

“哦,对了,大……陛下。”很显然姚贾还没从大王成为陛下的转变中适应过来,“这是我这一路上的航海笔记。”

嬴政接过他的航海笔记,直接翻开。因为好奇,姜珂也扯着脖子看了两眼,这上面大都是一些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地貌特征。

姜珂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

这不就是大秦唐三藏的剧本吗?

姚贾的航海笔记就相当于唐三藏的通关文牒,这里面每一个国家的信息都写得特别详细。

比她的世界地图可详细多了。

而眼前这位陛下,根本不在意什么佛经,佛法,他在意的……

只有土地。

姚贾,你有点儿努力过头了!

完犊子了,这***的一辈子都无法退休了。

第138章 见闻

秦朝的朝堂氛围一向很好。

今日廷议, 诸位官员聚集一堂,并非是像往常那样讨论政事,而是听姚贾讲他的航海经历。

姚贾的航海笔记上, 除了用秦字写的各地信息资料,还用画笔画下来了一些中原没有的稀奇玩意儿和图画。

他们的航线先是从日南,都元,湛离, 到黄支国。

黄支国的大王共将国民们分为四个等级。因为这算是专有名词, 姚贾和他的半吊子翻译员都翻译不明白,所以就直接用黄支语写在了笔记上, 传阅一圈观看后, 众人也都从未见过这种类型的文字,唯有姜珂, 依稀感觉这些字有点像藏文。

他们以血统论身份的贵贱,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便已经定下来了自己的阶级, 一辈子都无法更改,高贵者永远高贵, 低贱者永远低贱, 像姚贾,陈平, 李斯这种凭借自己的能力跨越阶级,白衣相卿的情况永远不可能存在。

姜珂:我嘞个白象种姓制度。

她偷偷地瞥了一眼嬴政。

陛下啊,文化这种东西咱们应该取其精华,种姓制度这种糟粕咱们就别学习了吧!

好在嬴政并不在意这种制度, 世卿世禄制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被淘汰了, 他还没昏聩到想要继续复兴这种腐旧积垢。

黄支国天气炎热,民俗, 语言文字,穿着,制度等都和中原和不一样,那里的思想并不像中原这般森罗万象,诸子百家,相互争鸣,而是只统一崇拜一种宗教。

姚贾专门带人去了黄支国寺庙里住了一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