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活跃在楚国附近,继承了墨子的“非攻”思想,致力于反对各国的侵略战争。最后一派在齐国稷下学宫,他们的“非攻”思想比较柔和,希望通过游说君主来避免战争。
最近些年楚墨和齐墨比较消沉,因为他们说不通秦国。
嬴异人也同意了。
姜珂:“我还想要一位儒家先生。”
嬴异人:?
“不过对于儒家之人的选拔,我可是有条件的。”
“要在齐国稷下学宫当过三次祭酒,赵国人,学识渊博,最好还能收一个韩国公子当弟子。如果他那位韩国弟子也跟着一起来秦国,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种条件在后世叫做萝卜岗。
嬴异人:寡人做不到啊……
荀子可是连昭襄王都招不到的人才,你让我来……?
他最终还是给姜珂写了一封“招农令”,写得文绉绉的,一股诗经味儿,姜珂想了想,拿笔在丝帛上又加了一句
秦国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等你来!
第38章 不更
和网络发达的现代不同,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消息的宣扬全靠嘴和腿, 招贤令发出后,还需要传播一段时间,才能有人上门,姜珂倒是不急, 反正距离明年春耕还有一段时间呢。
她在家里躺了几天, 度过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
恰好赶上九月末黔首上交租赋的时候。
将自己努力一年辛勤耕种的粟米和刍藁交到乡里的租所,在田典的比对下被收入仓库, 成为第二年的军粮, 虽然今年天气不错,粮食产量尚可, 但大家心中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不过这份失落只持续了不到十天,就被团圆的喜悦所取代。
战争结束了, 秦国胜利了,吕不韦带兵诛合纵之军, 灭东周国, 但未绝其祀,把阳人这块小地赐给了周君, 让他可以继续祭祀神灵先祖,至此,延存七百九十年的周朝,国祚彻底灭绝。
另一边, 秦将蒙骜攻打韩国, 一路势如破竹,大获全胜, 取成皋,荥阳二城,作置为三川郡。
嬴异人很高兴,当年武王在位时曾经有言“寡人欲通三川,以窥周室,死不朽矣。”,而现在象征着天下权势的九鼎被放置在秦国宗庙内,三川郡畅通无阻,秦国东出的步伐已经不可抵挡。
黔首们也高兴,因为他们的父亲,孩子,良人终于回家了。
大家心里都知道,有很大概率他们明年还会和自己的亲人分开,可至少此时是团聚在一起的,可以围坐在炉火旁一起用飧,不厌其烦地说着里巷之间的琐事。
平凡,琐碎,但幸福,心安。
秦国的胜利是在姜珂意料之中的,她不好奇这场战争是怎样排兵布阵,取得胜利的,反正她也不懂兵法,唯一好奇的就是大蒜素在这场战争中救活了多少人。
答案是1327人,其中百将以上727人。
数据很详细,详细到姜珂都有点恍惚,恍惚到不可置信。至于概率,战场上受伤士兵除了伤口感染,还有很多其它死亡原因,所以数据并没有她想象中五分之三那么高,但也没五分之一这么少,差不多十之三四的样子吧。
不到两千人的数据,和十五万大军相比,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那就是意料之外,美好的不得了的奇迹。
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打得很顺,顺到吕不韦还特地让一位名叫樊於期的裨将给东周君送去一张讨伐檄文,简直就是狂得没边儿了。
东周君刚开始看见这张檄文时,愤怒至极,还有点儿害怕,但一想到自己背后有六个国家的军队做支撑,而且秦国短短一年内连丧两任大王,肯定民心不稳,士气不振。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