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6 / 30)

——是末日至新生前那段时间的历史。

完整地讲述了月蚀、墓碑之锁与日晷的关系。

沈墨书小声给两人解释:“它用了三种加密方式,打乱语序,又用的是只有最初的墓土才通晓的古文字,如果我没在当年就研究过这个,按照现在的水平,还真费力。”

“果然,传说故事都是编排来骗后人的。”

闻映潮踹他一脚:“别废话,时间本来就不多,还浪费。”

谁想知道你破译的心路历程。

“好吧,”沈墨书只得投降,“不过故事里有一点倒没错。”

“这份卷轴,是从末世前留下来的,它被当时的能量影响,成为了记录之书。”

沈墨书尽量简单明了地把上面的东西讲清楚——

2051年4月17日,源于星系外的某颗行星发生了一次大爆炸。

爆炸波及到周边行星,产生连环反应,不正常的辐射引起大幅度能量波动,原本的守恒被这一变量轻轻打碎。

大量的不明物质和碎片,在引力的牵引下飞向各处。

于是那一天,末日毫无预兆地,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中。

过量的辐射,被破坏的结构,零下七十度的严寒,频繁不断的天灾,病毒泄露,酿成无可挽回的人祸……

说是末日,到底不过是环境因能量体系被破坏而失衡,大量恶劣的极端天气变化多端,诡异莫测。

人类很难在其中生存,有得动植物率先发生变异,开始捕食,于是一度成为当时的人类杀手。

——生存即为万物法则,即为优越。

而月蚀,星芒与日晷,便是最初维持世界平衡的三种能量。

源头被破坏的能量为星芒,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墓碑之锁。

星芒克制月蚀,失去天敌,于是月蚀能量疯长,而被月蚀克制的日晷近乎消散。

但人们在过量的月蚀笼罩下,竟逐渐适应,并进化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那是最初的执灵——这种进化只发生在小部分人身上,在当时被当成异类,可偏偏是异类,才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

不适者淘汰。

末世求生,生死边缘,整整五十来年,如大浪淘过的沙,幸存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几乎人人都进化出了足以支撑他们生存的能力。

他们开始重建家园,命名为,蔷薇墓土。

此时的能量依然属于失衡状态,月蚀一家独大,日晷被误解为传达月蚀意愿的工具,星芒(墓碑之锁)销声匿迹,人们需要一个信仰物,来支撑着他们共渡难关。

月蚀的能量,在满月时的活动最为剧烈,那一日,人们的执灵能力将得到空前绝后的加强。

因此人们信仰月亮,月亮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适者生存。

——可他们所能承担的量,终有一个限度。

到如今,满月夜的月蚀成为他们恐惧的本源。

过量的月蚀致使失控。

优胜劣汰法则仍然适用,总有人在其中适应、生存。

比如冥渊使徒,比如闻映潮、芙夏、宴馨乔,他们适应了月蚀夜,并诞生了第二次进化,能力化作实体,为第二自我的表达。

逃不过被当作异端的下场。

……

“所以说,”沈墨书吸了一口气,“墓碑之锁其实是克制月蚀的第三体系。”

“月蚀体系延续多年,被月蚀过量入侵之后,之所以诞生日晷、或者墓碑之锁,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自然选择。”

另外两种能量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它们在蛰伏,为等待合适的时机出现。

并未在月蚀的入侵下发生进化,却诞生了抗性的顾默晚,被日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