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6(6 / 16)

长女 空巢独居客 33947 字 5天前

得一旁的安福脸都绿了,扯着嗓子就要扶武承安出宫回府。

可禁军得到的指令已经是只许进不许出,两个禁军围上来也不说要送武承安出宫,只说给他找个僻静点的屋子坐下歇息,再帮他去太医院找个相熟的太医来。

这话说出来,武承安和刘懋陵的眼神都暗了暗。武承安是在宫里读过书的,论出身不光是侍郎府的公子,也是安宁伯府的后人。

以往他在宫里要是有什么不舒坦,要么直接把人送去德妃娘娘的宫里,要么直接把人送出宫送回府,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他这么个病秧子没事,万一死在宫里了那可不好交代。

武侍郎不敢跟陛下叫板要儿子,但底下这些伺候人的奴婢侍卫,到时候推出去几个当替罪羊,那也太冤了些。

现在武承安摆出一副西子捧心连站都站不稳的样子,几个侍卫内监居然都不说要送自己出宫,武承安本来装病的脸色真的又难看了几分。

偏四皇子身边的内侍又一个劲地催四皇子走,说是隆兴帝那边还等着。武承安也只好随手扯下身上一枚玉佩,塞到一旁的侍卫手里,“既如此,那就请大人替我往太医院,请丘太医过来一趟。”

第93章

武承安随身戴着的玉佩一摸就是好东西,得了便宜的内侍很快就在太医院找到了丘太医。

丘太医人老成精,昨晚上就清楚宫里出事了。现在武承安派人来请自己,自然也不可能只是为了看病。

便藉着收拾医箱的空档,找来孙婵心安插在太医院的心腹,让他赶紧把武承安进了宫的消息传递到后宫去。

隆兴帝病了的消息孙婵心天没亮就知道了,原本她是想着等时局清晰一些了,再想办法把消息传到宫外去。却怎么都没想到武承安运气这么差,还没等自己把消息传出去,自己就撞进来了。

但来都来了,总要想法子把人再弄出去。况且他不可能是一个人进宫,身边必然还有个四皇子。

四皇子困在宫里可不行,孙婵心沉吟片刻就下了决心,先是让身边心腹挑几个信得过的太监,抬上自己冬天常用的大轿先往武承安那边去,而自己则是带着人去找沈皇后。

“皇后娘娘,德妃娘娘求见,人就在门外。”

“她怎么来了?”

昨晚上隆兴帝因为暗卫上报大皇子私底下联络官员蓄养死士,意图逼宫篡位的消息,气得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往一旁栽倒,等到半夜再醒过来时,就已经嘴歪眼斜俨然是中了风疾。

大皇子年长,十七八的时候也曾被隆兴帝带在身边西巡南游。甚至有一年隆兴帝病了,连过年祭天都是让大皇子去的。

当时人人都觉得大皇子就是板上钉钉的储君,离太子只差一道圣旨了。大皇子自己也早早以储君自居,在隆兴帝带着妃嫔南巡期间监国,北边边境戎奴来袭的消息,都被他以不用打扰父皇南巡兴致为由给拦截下来。

最后等到隆兴帝回到京城时,虽说戎奴已经被打退,大皇子在民间官场中的声望也更上一层楼。但他等来的却不是册封太子的诏书,而是隆兴帝滔天的怒火。

当时人人都以为隆兴帝是不满大皇子监国期间自作主张,打戎奴的仗虽然胜了但也只能算得上惨胜。

就连大皇子的生母景嫔也是这么认为,所以这些年虽然大皇子不得隆兴帝的欢心,还是有一批官员甘愿做大皇子党,毕竟大皇子占了长,在祖宗礼法上先天就有优势。

但只有隆兴帝和大皇子这对父子心里清楚,隆兴帝生气的不是自己自作主张。隆兴帝厌弃大儿子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在儿子身上看见了自己的衰老。

儿子在一天一天长大,父亲在一天一天变老,这本是自然法则。但隆兴帝拒绝承认,就只能不断临幸年轻妃嫔,不断生出皇子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