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300(3 / 53)

歪的很多学生一样。

这边距离许森加那个安置小区不远,刘盈想起了重病一场换了个儿子过来带的老赵叔:“咱们要不要去看看赵叔?”

“对啊,反正中午了,咱们去找赵叔。”许森对梅花糕摊主说道,“叔,再给我烤一炉。”

“好嘞,再来一炉,要什么馅儿的?”摊主动作干净地搅着面糊。

许森说道:“山楂馅儿的。”

要了三炉,总共四十五块钱。

霍光感慨,现代的物价总是这么感人。

看着大家吃完一袋子还有两袋子的梅花糕,他在想四十五文在汉朝能买到多少米面。

他们尤其要向现代国家学习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给全国的粮价控一个平衡价,谷贱伤农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谷价腾跃更伤农,最后饿死的往往是种地的。

所以这个粮食一定要有价格保障。

许森不知道身边这些人吃点东西也会想很多,因为要去看赵叔就不闲逛了,大家带着小孩骑上电动车,五分钟后便停在了小区外面的老赵快递点外面。

赵匡胤学了很多现代的邮递养兵办法拿到宋朝试用,每天拉快递发信息之余要看书,晚上在别墅吃过饭碗就回宋朝,再马不停蹄得干到半夜,就只是那天小晕一下已经是他身体能撑了。

本想让德昭在现代顶一阵,学开车整理现代的史书知识管理知识,他能轻松一点,但这孩子学车怎么都不行,看书又要在完全无干扰的环境中,就是给他加担子来的。

那次晕倒之后就换了小儿子德芳,这小子正是没定型的时候,玩心有点大,熟悉一天之后开始玩手机。

搞得赵匡胤心态都不好了。

很怀疑史书记载的斧声烛影之所以会发生是不是因为俩儿子太不争气,而他又坚持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一直以来也是备受他疼爱的弟弟不乐意跟他吵架摔了东西什么的。

对自己膝下这些儿子,赵匡胤实在是纠正的心思了。

以前当然是满意他们的,但是拉到现代跟其他皇帝家的孩子一比,赵匡胤想把自家的全扔了。

跟绵羊似的皇帝真容易把江山送出去。

现在的想法就是,好好养身体争取多活几年,再养一个立得起来的。

至于一直贼心不死的弟弟光义,他想当皇帝就去徽宗时期当去好了,弟弟家的子孙搞出来一堆烂摊子,他跑去收拾还不够,历史上竟也是把担子给撂倒他那一支子孙身上。

谁家的太|祖当到自己这个份上。

赵匡胤想起来就是两眼泪。

因此看小儿子也不行,当机立断把他的名额换成赵普。

赵匡胤早出晚归的,许森又专心上学并不怎么操心皇帝叔他们的事,愣是到现在都不知道赵叔的助手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星期时间里,已经从德昭换成德芳又从德芳换成赵普。

赵普刚把一个快件扫描出库,他很喜欢干这个活儿,叮一下电脑上就显示出来,感觉很神奇,另外还喜欢打印快递单,咔嚓咔嚓出纸的声音怎么就那么悦耳呢。

为此他跟官家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很多电力相关的书在看,虽然每看到一个知识点都要上网查也不觉得烦。

这一抬头看见进来的几个人,赵普连忙走出来,笑道:“小---森啊,你们都来了。”

跟霍光点了点头,对于能够做到废立皇帝这一步的霍大司马,他们当臣子的就没有不羡慕的,嘴上说不羡慕其实在心底的隐秘角落也在羡慕着这位同行。

能够和伊尹并称,不管是不是贬低的吧,霍光都是个厉害的同行。

昨天下班回家碰面,赵普还和霍光聊了两句。

许森这几天忙着给禛叔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