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3 / 29)

“我的个乖乖。”祝英台探出头来,望着那庄子,这是庄子吗?

这就是一座城好吗!

祝英台自家住在祝家庄,那才是真正的庄子。

“不愧是建起了桃源县的少年。”梁山伯也是目瞪口呆,不过他去过一次桃源县,知道这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但比起那钱塘县,是一点也不差什么的。

到了庄子门口,可以看的出这里管理严格,并非是谁都能进入的。

不过这是马小良的马车,自然是直接通过。

一路上他们都没下来,相比桃源县的热闹繁华,这边相对还是有些冷清的。

毕竟临街的店铺都没开起来呢,要啥啥没有,怎么能不冷清。

铺子的门都是紧闭的,即便是这般的模样,一样能看的出来,等开门以后的壮观。

这三层半的建筑,怎么能不壮观呢?

“那是酒楼,还有客栈。”平安同祝英台他们一车。

没错,司马焕嫌挤,所以平安和他的书童,都跟祝英台他们一辆马车上。

有什么办法呢,他们简直就是敢怒不敢言。

走完了外街,进到内里,就发现外面的壮观算不得什么。

马小良的宅院才是重头戏,别说是梁山伯了,就是有个作为员外父亲的祝英,都没见过这么华丽的院子。

这里面不光是住的地方,还有亭台楼阁,山山水水,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这里还没完全建好,等建完了,倒是可以带你们仔细的参观一下。”

“这还是没建好的?”祝英台不可思议。

“是啊,这才建了三成,距离建完,估计怎么也得再过一年时间。”马帆笑着解释。

建房哪有这么容易的,这个属于马小良是宅子,也是按照这边的建筑风格,结合到一起建起来的。

马小良还是很满意的,就是那花园,就是很不错。

“不错,还给我留了一块菜地。”马小良点点头,很是喜欢。“一会去种上点啥。”

“知道你爱种地,怎么能少了呢。”马帆还是挺了解堂弟的。

主要是他们马家发迹,就是因为马小良种地。

做人不能忘本,马家更不会因为吃饱了肚子,就忘记了土地和粮食的重要。

“冬天也能种地吗?”祝英台是真不清楚,在她的印象里,到了冬天,那可是天寒地冻的,植物都冻死了,还怎么种菜?

像他们家这样的,到了冬天也很难吃到蔬菜。

一到冬天就只能吃肉,真的是很让人难受。

“当然可以啊,一会带你去参观参观。”马小良也是第一次来,不过并不妨碍他去看自己的大棚。“走喽,摘菜去,一会吃火锅。”

一行人自然是随马小良前去菜地,说这里是菜地,这可比房子都要大的多。

“这不会全是琉璃吧?”祝英台震惊的嗓子都岔劈了。

“怎么可能。”马小良又没疯,再说了,这玻璃又花不了几个钱。

这蔬菜大棚占地面积不小,一面是全墙壁,上面有房梁,足够支撑玻璃,这样的玻璃房,里面还有专门烧水加热的地方。

水是在外面添柴烧热的,烟从上面走,不会影响室内。

早年经过马小良的科普,大家都知道,一氧化碳中毒,是要嗝屁的。

谁也没疯,想要提前去见阎王。

温暖如春天般的室内,祝英台都不敢去想,这得多少花费才建的起来。

里面同样的别有洞天,这是祝英台不曾见过的壮观景象。

里面的不少蔬菜都长的郁郁葱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可以采摘了的。

还有那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