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19 / 29)

比如那钱波,受了刺激以后,开始奋发的读书。

这也让书院的先生们, 很是欣慰。

毕竟钱波不长眼,他们可是长眼的, 会稽郡的马良, 那是谁能随便得罪的?

多不开眼,才觉得他家没背景没实力?

会稽郡的马家, 现在放眼整个大晋朝, 那都算的上号。

只是跟王家谢家庾家还是要稍差一些, 像庾家主要也是有庾太后。

也就是像钱波这样的小家族出身, 才不清楚马良的背景。

现在倒是好了, 钱波专心的读书, 书院的气氛总算是又恢复到了从前。

不少先生都担心,钱波吃饱了撑着的去找马良和梁山伯的茬。

梁山伯家是真一般, 确实拿钱波没什么办法。

可马良能一样吗?

听说马良从小就跟如今的摄政王一起长大,先帝去世,新帝就给马良封了爵位,还让他督造长安城。

这能是新帝的意思?肯定是那摄政王的意思啊!

梁山伯等人,倒是对马小良亲近,但不会越过底线去。

毕竟他们是因为马小良的性格,觉得合得来,才会亲近的。

并非是为了马小良家的条件,作为同一个县出来的梁山伯,清楚马家还是很容易的。

祝英台也不比梁山伯知道的少,两家可是世交。

只是两人的性格,不是那种攀附权贵的人。

最近跟马小良离的远,还不就是因为那郑焕,被他盯着,压力太大了。

“阿兄你这西瓜可太好吃了。”祝英台在收到马小良送的西瓜,尝了一块,简直惊为天人!

“好吃吧,这可是我桃源县独有,就是不好运输,外面的人吃不到。”马小良骄傲的说道。

“那你怎么带来钱塘的?”祝英台纳闷的问道,这西瓜皮薄肉多,汁水也多,稍微一磕碰,就能当场碎裂,粉身碎骨的那种。

从桃源运输到钱塘,这是异想天开吧?

马小良用看傻子的眼神望着对方,梁山伯忍不住说道,“应该是在钱塘种的吧。”

“哦对,阿兄提前来的钱塘,但没直接上山,怕是在种这西瓜吧。”祝英台这才想起来,当初大家虽说是一起来的钱塘。

但人家马小良是在钱塘提前买了大宅子的,住了一段时间,把钱塘玩了一遍,这才上的山。

跟他们这些苦哈哈在山上读书的,还是不一样的。

光瞧瞧马小良院里的行头,大家不一样是真不一样。

有些东西,那就不是说一句财力,就能彰显的。

“总算还有点脑子。”马小良欣慰的点了点头。

“本来就有脑子,只是一下没想到而已。”祝英台怒,怎么说话呢。

“没事,你舍友帮你想到了,快,感谢他。”马小良嘿嘿一笑的说道。

俗话说的好,打不过就加入!

虽然不知道马文才到底是谁,但是吧,他不介意做一次月老!

成人之美,还是可以做到的。

就是对不起跟他同姓的兄弟了,谁让人家是梁祝呢。

说起来马小良上辈子看过的那个梁祝,只看到梁祝美好的校园生活。

感觉也没马文才什么事,主要还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阶级差距。

梁家的落魄,在普通百姓眼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可祝英台家是什么背景?那可是员外爷。

不要以为叫员外,就是那些剧里演的,闲散的有钱地主。

像员外散骑侍郎什么的,正经八百的官员,是皇帝的侍从官。

在祝员外眼里,这梁家跟脚下的野草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