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3 / 27)

被接到桃源县生活。

每个月还会有固定的生活费,当然了,生活费给多少,全是工匠自己说的算。

就这样,报名的工匠不要太多,搞的最后需要考核。

主要是避免滥竽充数,岛上可不要那些混日子的人。

都是争分夺秒的在努力,怎么可能允许有人偷懒。

给出五倍的高薪,谁好意思偷懒?

真当马家还有司马家是搞慈善的?

要知道,马小良让所有普通的百姓,都可以读书识字,已经是打破了士族门阀的垄断了。

为了养鲍鱼之类的,马小良让人制作,可以在海上漂浮的船屋,这种船不会飘走。

经过工匠的努力,一个个的笼子,泡在海水里。

马小良还让人编织巨型的渔网,这样就可以投放在海里,养殖海里的鱼。

等到了收获的季节,直接收网就可以了。

光想想都开心!

像这次珍珠大卖,特别是玲珑阁出的珍珠饰品,直接以建康为中心,蔓延开来,风靡全国的节奏。

即便是其他国的贵女,谁不想要一件珍珠的饰品?

马小良都佩服古代的工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什么样式都有,得亏他养殖的珍珠蚌足够多,不然都不够他们折腾的。

有这样的鼓舞以后,马小良的珍珠蚌的养殖基地,直接被扩大了。

这里不允许有人靠近,主要是怕养殖的事被人说出去以后,珍珠就不值钱了。

为此马小良给渔民们建造了新房,还给发了银子。

因为有他们的辛勤努力,才会有这么好的收益回报。

他当然不会忘记了这些个功臣,每一个人都有分红的。

就这样,海边的渔村,连着好几个村子,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海带养殖的,还是珍珠养殖的,基本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海带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从以前开始售价就不便宜。

早先是只有士族门阀才能吃得起的高档货,大都是依靠某些地方的进贡。

马小良做到的,是将价格打下来!

他一开始是画了不少的海带,不然他上哪弄新鲜的海带,去对面的海域,打劫棒子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练习了许久以后,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带来。

然后让人挂起来,放到海里去养殖。

挑选温度合适的海域,加上有充足的食物,海带长势喜人。

基本上养了几年的时间,不是说这些海带不丰收,主要是为了养出更多来。

这不得留种吗?

事实上,会稽郡开始推广玉米红薯土豆以后,大家挨饿的情况就有所缓解。

加上马小良还给渔村工钱,大家的温饱都得到了缓解。

这会稽郡的人口,也在逐年递增。

孩子养到五六岁了,就可以送去桃源县。

不是桃源县的百姓没关系,只要是马小良罩着的渔村,就可以上学。

只不过渔村的孩子上学,跟本地孩子不太一样,渔村的孩子得住校。

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回家住上几天,对于渔民来说,孩子们读书那就是未来的希望。

别说一个月不回家没事,就是一年不回都行。

他们倒是想,学校的老师可不答应。

孩子们不放假,他们作为老师的,也需要放假啊!

对此马小良是不会这么残忍的,事实上,每读书几天,就会有休息的日子。

劳逸结合,才是培养人才的办法。

在桃源县的孩子们,上课之余,也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