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什么?
他管司马衍,不过是因为这小子欠收拾。
司马兴男做啥都有分寸,不需要去管太多。
等到晚膳时间,马家的餐桌上,出现了好几条鱼,且还都是不同的做法。
“阿翁阿婆尝尝,这是今年池塘里养大的鱼。”马小良斯文的说道,“孙儿特意捞了一些,好让二老尝尝的。”
“这鱼已经这么大了?”马老太爷有些惊喜的说道。
“没错,今年饲料的配方改了,鱼长起来特别快。”马小良当即说道。
“不错,这鱼很嫩。”马老太爷对身旁的媳妇说道,“你也尝尝。”
“挺好的,这种鱼的鱼刺也不多。”崔氏点点头,尝了一口以后才说道。
“是的,这种鱼的鱼刺比较少,鱼肉还嫩。”马宁显然很喜欢这种鱼,一边吃还一边的夸赞。
“这样挺好,桃源镇的百姓,可以吃上新鲜的鱼肉了。”马朗点点头说道。
他知道,马小良在池塘里,可不光养了一种鱼。
事实上在挖起来的鱼塘里,里面有好几种不同的鱼,什么草鱼鲢鱼之类的,还有水生的植物。
一样都没有放过,等天气冷了,里面的鱼一捞,水一放。
就可以开始挖藕了,简直不放过一点。
别人养水稻只有水稻,马小良却不是,水稻里还放了螃蟹苗。
虽然不多吧,等水稻成熟了,这螃蟹也长大了。
去年就吃到了一些,今年应该还有的。
桃源镇上的土地,马小良不光提供种子,还提供经验丰富的老农。
这些老农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还有这么风光的时候。
教人种地的时候,好几个读书识字的小伙,拿着册子,跟在他的身边抄抄写写。
只为了记录下种地的一切,然后将这些语言串联起来,最后编成能够让人记住的顺口的种地方法。
同时这些册子,还被编造成书,由印刷厂统一印刷出来。
这是外人绝对无法想象的,一个小镇里的人,是怎么做到人手一本书籍的。
至少在司马兴男来之前,她是想不到的,来了以后,才真正的了解到这座小镇的神奇。
www.jiubij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