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姓在此令下达的第一天,就集体背诵了该条例。
谁也不敢去犯,开玩笑,桃源镇百姓最害怕的是什么?
不是吃苦,也不是挨打。
正是被赶出桃源镇,这是每一个在这里的百姓的噩梦。
至于打自己媳妇就更不可能了,大家都是赚钱生活的,谁也不比谁高贵。
这日子,能过就过,不能过就去离婚。
双方提出的离婚,还是可以顺利的结束的。
真有生不出孩子的,基本上也可以去育幼院领养。
加上马小良在桃源镇,给办了个养老策略,有了一定的养老保障。
有没有孩子吧,倒也不至于那么的执着。
桃源镇的这几年里,倒是出生率稳定的上升。
特别是一个家集体努力,买下房子的家庭,家中有新生儿出生。
马小良觉得有一部分的人,或许在逃难的时候,还是揣了一些家底的。
也就是在桃源镇时间长了,有安全感了,才敢拿出来使用。
终于在这里,拥有了第一套的房产。
其实好些的难民,马小良感觉并非都是赤贫的老百姓,也有一些家道中落的。
否则那些连衣服都穿不起的百姓,能在短短的时间里买得起房子?
说出来他肯定是不信的,毕竟镇上的工厂发的工钱,他还是很清楚的。
不过百姓的生活能好起来,马小良还是愿意看到的。
他建了那么多的房子,可不就是为了卖出去嘛。
一般都是两层的小楼,还带个院子的那种,主要是只建一层有点太浪费土地了。
他们这边两层的房子,住个五六口的人都不成问题。
挤一挤的话,七八个人都可以住的下。
院子里不光可以种上些花花草草,种菜也是可以的。
买了房子的人,欢天喜地的就搬了进去,家具厂可以买现成的家具,方便得不行。
有一就有二,一连卖出去十几套房子,有大有小的。
好歹也是属于自己的家,比住在宿舍里要宽敞的多。
没银子的人只能望而兴叹,要么拼命攒钱买房子,要么等工作的年份足够。
又或者要想结婚,申请更大的房子。
没有住所成亲是不可能的,好些难民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动了成家的心思。
只是要找媳妇,在桃源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顺便媒人在桃源镇也有了,媒人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是人品,其次就是眼光。
像马小良上辈子听过媒婆的故事,让瘸腿的骑马掩盖自己的缺点的事,在他看来,那就是缺德!
所以帮人搭桥牵线可以,但昧着良心的,绝对不可以。
这不光不长功德,还要掉功德的。
第 97 章
桃源镇的孩子们, 跟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不像士族门阀家庭出身的孩子,什么都不需要他们做,甚至吃饭穿衣, 都是有仆从协助的。
在桃源镇,就算是马家的孩子,会自己吃饭以后,那就都是自己吃的, 喂饭是绝无可能的。
马小诚都快两岁了, 自己吃饭嘎嘎香。
别人喂饭哪有自己吃的欢?
小短腿跑起来贼快, 大概都是马小良用功德食物投喂多了。
比一般的幼崽还要健康,反正长这么大, 还从未生病过。
不过家里的大人也会担心,毕竟马小良小时候也没生病过,但这小子五岁发烧差点吓死大家。
对此马小良心虚,他那完全是自己作的。
但凡功德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