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3 / 35)

个野蛮的差别。

弄了不好,你身上穿的破烂,还要被扒下来,放到博物馆里展出。

马小良表示他不能接受,所以等他挂了,陪葬一律不要,至于棺材,直接用石头的。

至于棺材里面嘛,当然是啥也没有!

等他死了,就火葬!

看谁还能掘他的墓!

腊八的早上,就有人上街来排队了。

因为提前就说过,早上要分发腊八粥。

对于免费,简直是刻在骨子里。

不少老人早早的就来排队,老道和厨子们,推着粥桶过来。

这些厨子,还都是在烹饪班上学的孩子们,每个人手艺暂时还很一般。

但对于这种免费的八宝粥,已经是足够了。

大厨们让他们来做这事,主要也是给他们练练手。

怎么也学了一段时间,基本功还是可以的,这时候的腊八粥比较简单。

用的都是基本材料,太珍贵的,又不是傻子。

当然了,这要是在外头,被人瞧见了,怕不是要大惊小怪了。

也就是在桃源镇,平时都能见着的食材,混到了一起去。

像花生莲子什么的,马小良在池塘里,种了不少的荷花,等到了时候,就有擅长水性的小娘子们。

坐着木盆去摘莲蓬,这也是为什么,去的人都是小娘子了。

也就小娘子比较轻便,在桃源镇,男娃也不可能闲着。

马小良又不是做慈善的,帮别人养儿子,他肯,他家的长辈也不肯。

老马家唯一养着的,是跟随他们家南征北战多年的老伙计。

这也是马家在会稽郡能站稳脚跟的原因,谁家都不可能对跟着自己征战的将士如此。

桃源镇上,也被送来了一批上年纪的将士。

他们的体力已经大不如前,跟人拼杀自然也是弱了不少。

但马小良不在意啊,拼杀体力不行了,不代表干活体力不行!

马家给他们一笔安家费,足够他们在桃源镇过上舒服的生活。

对于这些为马家奉献青春的将士们,马卓直接安排了桃源镇的一批住房给他们。

当然了,是给了马小良银子的,不会让幼崽吃亏的。

算起来的话,其实还是马卓占了便宜。

等再过两年桃源镇的房价,可不是现在这样了。

也就是镇子刚建起来,还没有对外出售房屋,否则早就抢疯了。

光是那琉璃窗户,这东晋有几家装的起的?

临街那些个琉璃窗户是马小良画的,但那些后来建起来的宅子,窗户基本上都是后来弄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制作玻璃也不像开始那么的繁琐。

工匠们还是很厉害的,能够去繁化简。

一开始的摸索,到现在的驾轻就熟,马小良很是满意。

瞧瞧这亮堂的玻璃,那可都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

“来来来,别挤,都有,都有的。”

每次排队都是这样,特别是免费的,大家都很兴奋。

这次施粥,跟当初给难民施粥完全不同,没有提供碗。

基本上都是百姓自己带来的碗,还别说,桃源镇上的碗都是统一形状的。

因为价格便宜,款式漂亮,百姓都愿意买一些备在家里。

就是一般家庭做饭的机会比较少,即便是周末放假,也架不住工人的热情加班。

马小良都不太能理解,虽然也给加班费吧,但喜欢加班是个什么爱好?

“没错,都排好了。”老道也开口,让人老实排队,插队的轰出去。

“好多人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