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7 / 35)

教的,而且她很快就发现了,读书方面,只讲天赋,不论男女。

她很喜欢在学校上课的日子,并且还很认真的备课。

整理那些适合教导启蒙的书籍,马小良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记忆里,阿姊虽说有专门的女先生教导,却没有那么的爱读书。

反倒是在这边教过几次,反倒是对读书产生了兴趣。

王允薇也是疼孩子的,见悦舒喜欢,便让她留在镇上。

反正距离出嫁还有几年的时间,等去了婆家,便再也没有这样舒心的日子了。

就这样马悦舒成了小镇学校的一名先生,生活不光忙碌,还十分的充实。

马小良也很高兴,毕竟阿姊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在后院里,学什么刺绣之类的。

他们那样的家庭,哪里需要学这个。

无非就是阿姊出嫁的时候,陪嫁里带上擅长针线活的,不就好了?

不是很懂,为啥非要他阿姊戳的满手指都是针眼。

又不好看,他阿姊明显擅长的地方,并不在针线活上。

吃饱喝足的马小良被大师兄抱着,阿焕在另一边。

愉快的不需要自己走路,街上的人也不算多,大师兄觉得自己就是那老黄牛。

抱着两个幼崽还不能丢,他敢丢这两个小子,他师父就敢把他从山上丢下去。

“这里可真棒呀。”马小良歪着脑袋,跟阿焕小声的说道。

“是呀。”阿焕点点头,在京城的时候,他也看过不少的人。

无论是那些士大夫还是那些在路上的百姓,都没有在这个小镇上的感觉。

每个人都好快乐,丰衣足食,并且为了更好的生活奋斗着。

这才是为什么,街上的人们都有如此的精神状态。

住的是宿舍,平日吃的也是工厂的,赚取的工钱,都可以存起来。

他们可都是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镇上买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甚至有一些到了几个月的人,都开始相亲了。

马小良都呆了,速度也太快了。

相亲就算啦,还有人想找媒人,决定婚取的事。

镇上有媒人吗?显然是没有的,他这里人都没多少,哪来的媒人。

马小良很快就宣布了,成亲可以,但成亲必须上衙门登记。

什么婚书啦,嫁妆等等,全部都要在衙门登记。

并且还可以得到一式两份的红纸登记,一张是给他们带走的,剩下的那张要存在衙门里。

等将来若是闹了矛盾,想要分开了,也必须上衙门来离婚。

这些人都难以置信,这才刚成亲,居然还要他们考虑离婚的。

跟在外头不同,外头百姓要是不满意妻子了,可以直接休妻。

比如七弃,但在马小良这里,压根没有什么休妻。

休妻是不被承认的,无法保障女性的利益。

你说休妻就休妻啊?

想的倒是挺美的!

全部都必须到当初婚姻登记的地方,了解离婚原因才行。

若是双方协商完毕,便可签字画押。

若是有一方不愿意,搞清楚离婚者的诉求,在决定如何安排离婚。

所以在小镇上成亲的话,必须想清楚,婚姻并非儿戏。

在这地方也不讲究什么盲婚哑嫁的,都是在工厂里面工作的。

马小良准备让不同的工厂,弄点见面会,让单身未婚的人士一起认识认识。

今天这个中秋花灯会,就有不少的男男女女,成双成对的出门。

更有一些女郎,成群结队盛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