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天要黑了,我准备出园去看看安德烈,谁料在清溪书屋当值的太监来传话,皇上宣我陪膳。
皇帝赐宴曾是我的噩梦。
这几年,因为他总爱在晚饭的时候询问皇子皇孙们的表现,隔三岔五就宣我陪膳,早就麻木了。
不过今天恐怕没那么轻松,应该会说起高忠、安东尼这两个人。
我长吸一口气,打起精神去见驾。
经过观澜榭,马齐迎面而来。
“中堂大人。”我赶紧礼敬问好。
往常他一般会无视我,心情好的时候会点点头,这次我也做好擦肩而过被忽略的准备。
没想到他却在我身边驻足,面目舒缓,语气和蔼地问:“没受惊吧?”
一阵凉风从湖面上掠过来,吹开了我额前的刘海。一群雨燕从头顶飞过,像一串省略号。
我想我的表情是呆滞的。
他假装整理自己的衣袖,有些不自然地清了清嗓子:“看你脸色不佳,应该多休息几日,不要总仗着年轻不把自个儿身子当回事儿。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欲速则不达。”
我还是有点懵,习惯性作揖道:“秋童谨遵中堂大人教诲。”
他微笑着点点头,“去吧。”
可他不走,我也不敢走。
他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有顾虑,踌躇再三才道:“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记住,如果你做的事儿能被大多数人理解,那极有可能是错的。”
说完他就走了。
他针对的应该也是我整顿传教士队伍和被高忠刺杀这两件事儿吧。
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以前我做的事儿被大部分人推崇,但以他为代表的高层不认可,现在我被人民群众抛弃了,却意外获得了高层的好感。(他认为这才是对的。)
我不明白。
我知道我是对的,但他认可的点,显然并不是这件事本身,他在为我脱离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
到清溪书屋门口,又遇到了张廷玉。
他虽然没跟我说话,却也罕见地笑着点了点头。
除了穆青带我去他私宅做客那回,这么多年,我们根本没有私下接触,而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对我笑。
犹记得我们第一次见并不愉快。
那是在乾清宫门口,我陪同玛尔塔公爵觐见。他对女公爵客气地点了点头,一转眼看到我,眼神立马变得非常嫌恶。为了压过他,我穿着花盆底高昂着头颅从他身边经过。
当时我就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凭本事让他放下偏见。
现在,好像做到了?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做到的,但肯定不是凭男朋友的权力和身份!
等了一小会儿,康熙就在李九一的搀扶下到来。
第 235 章
“内务府采办了一批舶来的西洋瓷器, 朕觉得不比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差,你看看如何。”
我已经注意到今天的餐具换了,从他钟爱的素色釉瓷, 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