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每年从大清赚的钱至少能翻三倍。无疑,是在给对方送军火费。
户部也不赞成,认为这样将对本土贸易产生巨大冲击,合约下发全国后,已经有好几个省份的布政使上折陈述各个商会的反对声。
要不是亲耳听到,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国家最高权力部门的声音。
居然会因为管理难度增加就不想干?
居然会因为一些头部商人的利益拒绝对外开放?
这些话怎么好意思当着皇帝的面儿讲出来的,就不怕他骂你们懒政,怀疑你们受贿?
在开口解释之前,我看了眼四爷,心想,等你上位一定要好好整顿这帮尸位素餐的官员,拜托了。
他并没有把私人恩怨带到朝堂上来,好像能读懂我的心声似得,半阖着眼微微一点头。
理藩院那些狗屁问题我根本没搭理,只阐述了一些开放贸易的好处。
包括但不限于,拓展外国市场,增加本国出口;引进外国优质资源和技术,促进本国生产力改革;通过贸易粘性增加对方翻脸的成本等等。
之后又呈上一份我在路上写的《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保护政策》,应对进口商品的冲击。
因为不长,皇上命我当堂宣读。(本来要让张廷玉念,被我的字迹劝退了)
听完后,除了个别人,比如皇上,四爷,十四爷等,其他人看我的眼神就像见鬼。
连张廷玉都对我充满了警惕。
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心声:这家伙是妖孽吗?
其实这根本不是我原创。
像福建、广东、江宁这些开放比较早的地方,在明朝时期就在关税、进出口产品类别等方面设置了壁垒,只是各地执行的标准不一样,而大清闭关锁国多年,研究对外贸易的专家都被埋没了,他们呈上来的折子都在通政司仓库里吃灰。
我只是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后世的实践结果,写了一篇笼统的建议。
难道我发挥得有点过分?
悄悄看了眼四爷,他眉头微蹙,抿嘴轻一摇头。
好吧,那我收着点。
“走一步看十步想百步,步步为营。”康熙从龙椅上站起来,摆摆手挥退想要搀扶他的李九一,慢悠悠踱下台阶,在离我不到两米的地方站定,笑眯眯看着我,“这间屋子里站着的,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可是像你这般周全善谋者有几个呢?”
他扫视一圈,大家都低下头不言语。
“难道是因为你吃了外国的大米,所以比朕的臣子更聪明吗?”他摇摇头道:“在朕看来,绝不是这样。你是聪明,但论智慧和阅历,远不及他们这些人。你的优势仅在于心无杂念,一心为国。功名利禄全不在你眼里,也没什么软肋把柄叫人拿捏,敢想敢干敢说!”
说到这里,他仰头一叹:“朕不求其他臣子像你这般纯粹,恐怕连朕的儿子都做不到。”
三爷立即带头跪下,其他人也紧跟着纷纷跪到,“儿臣/臣有愧。”
我刚要跟着跪下,皇上扬了扬手,“你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