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 15 章(2 / 3)

这么一说,我的肚子真的叫起来。

侧福晋包容地笑笑,“我曾听安神父说,西洋人是一日三餐的,不过咱们大清却是一日两食,现在还不到晚餐时候,灶台都没热呢。我房里还有些点心,叫赵嬷嬷先给你拿来垫垫肚,好吗?”

“不用那么麻烦的,我也不是那么饿。”我赶紧摆手谢绝。

这位侧福晋对人太过亲切,倒叫我有些适应不来。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贝勒府是个什么地位。

她唤了声赵嬷嬷,走进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

妇人抱着一个花篮型红铜器皿,躬了躬身子道:“侧福晋,秋姑娘的手炉准备好了。”

侧福晋把那器皿接过来,亲自送到我手里:“喏,拿着。北京的冬天很冷,我来了十多年犹不能适应,每每腊月常常冻手,你从欧洲来,想必要花些时日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这么着,就需好好保护手。这手炉形状很好,两面的耳窝中还加了熏香,既保暖又好闻,正在各府流行着呢,这个给你用。”

手炉,我第一次听说也第一次见,感到特别新鲜,便把小金毛扔到炕上,不客气地接了过来。

触手微觉烫,反射性地缩回手,差点扔出去,幸好被侧福晋接住了。

“里面有炭火,用时需小心。”她笑道,“你手凉,乍一碰这炉子,是有些烫,慢慢蹭着来就会习惯。来,你先提着。”

她拎起手炉雕花镂空的铜把手递给我。

我赶忙接过来。

只见炉盖整个镂空雕刻成一朵富贵的牡丹花,花纹的边缘镶着剔透的白玉,让花朵看起来鲜活立体,就像刚刚摘下来一般。炉身上画着琼楼玉宇,祥云罗织中,九天玄女罗带飘飘从天而降,仿佛预示着祥瑞即将降临大地,其色彩鲜艳、形真意远,是手工艺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让人一见倾心。

这么精致又实用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传承下去呢?

我一边赞叹一边惋惜,又是点头,又是摇头。

侧福晋在旁边安静地看着我,只待我抬起头来,才笑道:“你和贝勒爷倒有些像,喜欢什么就立刻着迷,他是常常连饭也忘了吃,你也不知道饿了。”

我赧然一笑:“哎呀,您一说,我觉得饿得不得了!”

侧福晋立即吩咐道:“赵嬷嬷,去把我房里那盒梅花糕拿来。”

赵嬷嬷福了福身子转身离去。

侧福晋有对我说说:“这梅花糕不似桂花糕那么甜,不知你喜不喜?”

我心中一暖,忽然想起我姐,我们相差十几岁,彼此之间代沟颇深,交流不算多,可每一次和她一起出去吃饭,她总能记得我的口味,特特嘱咐人家,我妹妹不吃甜食,菜里也不要放糖。

“我不喜欢太甜的糕点。”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侧福晋了,不由脱口道:“我能问你叫什么吗?我听说,十四贝勒不止有一个侧福晋,我总得知道你的名字,才不会叫错人啊。”

我问得冒失,她怔了怔才道:“我闺名唤作尔柔,不过我虚长你几岁,你不可唤我名字。我娘家姓舒舒觉罗,你可唤我舒舒觉罗氏福晋。”

“好长的称呼啊。”

她笑笑不说话。

我吐吐舌,“我还是叫你侧福晋吧。”

她点点头:“随你。”

我们干脆又坐回到炕上,一边啜饮着奶茶,一边说话。

小金毛这会儿也撒了欢儿,从炕上蹦下去,满屋子乱窜,一会儿就碰倒不少东西,我早知它这疯劲若不过去,怎么也拦不住,所以由着它闹腾。

“你这狗儿蛮灵性的,不知怎么调教的。”侧福晋问道。

“还没调教过呢。我才带了它两个月,一直在路上,哪有时间和心思来调教它呢。它现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