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32 / 62)

掌柜客客气气将人送出去,眼光扫过陶青鱼身旁刻意降低了存在感的方问黎, 他点了点头。

玄同书院的方夫子,他或多或少还是知道一点。

方问黎颔首, 随着哥儿一起走了。

到人少的地方, 方问黎拉住陶青鱼的手, 一点点擦着他沾了印泥的指腹。

街上人不多,但依旧有人看来。

陶青鱼动了动手,收不回来。

他只能移开视线,看着方问黎的侧脸问:“你说……我办个做鱼丸的作坊如何?”

“自然可以。”

方问黎收了帕子, 与哥儿挨近。

宽大的袖摆挡住了交握的手,方问黎捏捏哥儿手心。

“不过夫郎想在哪里办?”

陶青鱼摇头:“只忽然蹦出来的念头,还没想好。”

方问黎道:“我建议在县里。”

“你是不想我离家里太远。”

“这只是其一。”

陶青鱼看着他, 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方问黎笑道:“若要做鱼丸, 势必要人也要地方。”

“宝瓶村虽好, 但家中没有多余的空间。且人多眼杂, 还要顾及手艺被偷学了去。”

“不如在县里选个带院子的铺面。后面做,前面卖。岂不正好?”

陶青鱼抿唇冲他笑了笑。

“说得轻巧, 可县里铺子本就不便宜, 何况还带了院子的。”

“县里寻常铺面的租金一月在五两到五十两。价格低的也不是找不到。夫郎若愿意, 我叫人帮你打听打听?”

“再等等吧。”

陶青鱼偏头看向方问黎, 笑容微缓:“为时尚早,等我想明白了来。”

方问黎点头。

哥儿愿意折腾就先让他自己折腾着。

因着这笔意料之外的生意, 陶青鱼又不得不去鱼市再订了些鱼。

鱼丸要的量加大,相应的家里也会更忙。

陶青鱼在县里也是闲着的,倒不如回去。

方问黎无所谓,哥儿去哪儿他跟着就是。

连续几次大集,家中的生意都极好。

甚至在鸿运酒楼将鱼丸做的各色菜式卖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又有好些家酒楼找上门来。

此前供应鸿运酒楼也没要求只独给他一家。

趁此机会,陶青鱼几边供货,忙得脚不沾地。

一个大集里,陶家人要做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斤的鱼丸。

除了自家摊子上卖的五十斤,余下的还要供给鸿运酒楼、临水酒楼以及县里最大的鸣凰酒楼。

他摊子依旧是十文一碗,卖给那些酒楼的则是三十几文一斤。

只刨去卖料的成本,他每一次市集能到手三两八钱银。

小半个月过去,一家人起早贪黑。

木板车换成了小推车,五次大集下他总共挣了十九两二钱银。

后面再加上小推车一经推出,家里又接了第一批五个小推车的订单,定金总共五两,他爷全给他了。

所以现在陶青鱼手里有二十四两二钱。

加上前面零零散散存下的,再有方问黎之前给的没用完的,还有他小爹爹也把攒下的都给了他。

如此,一家人总算将这笔钱凑齐。

虽极累,但最后看到落在手中的白花花的银子,一切都值了。

陶青鱼原本想将到手的银子给三叔两口子分一分。

但三叔却道:“又没分家,先前给的银子还有,拿去还了才安心。”

杨鹊也道:“后面又不是没挣的了,着什么急。”

当初借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