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包括气温、湿度、气流等多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这就导致控制降雨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并且降雨过程涉及大量的能量转化和释放,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直接控制这种巨大的能量释放过程。
而现在人工降雨机器的成品就摆在她们面前,如果掌握了这项技术以后都不用担心干旱的问题,李部长高兴到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会议室里有专门研究这个方向的专家,她没有李部长那么乐观。
“人工降雨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技术难题,估计就算有成品短时间内也研究不出来。”
这不是她在故意打击人,而是操控降雨很复杂,不仅涉及到大气科学和气象学,还有工程技术,而且操控降雨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这项技术要应用需要了解大气中的水循环过程、云的形成和降雨机制等,还有大规模的设备制造、空中作业技术、能源供应等问题。
每一项要解决都很困难,按照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有成品的情况也要至少五年才能研究出来。
李部长听完分析依然乐呵呵的,研究起来可能很困难,但至少有希望。
而且是当前情况下想到的只有人工降雨,以后有可能会出现更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反正最后都是要看国家的决定。
国家也在认真考虑要投入多少到这项技术里面。
按照研究院的说法是这项技术投入的人力过少可能要超过10年才能研究出来,投入多一点虽然这项技术能在四五年内研究出来,不过其他东西也会被耽误。
根据研究院的分析,这项技术要高付出但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目前龙国状况并不适合研究。
而国家也在慎重考虑后决定研究暂时搁置,机器还是要用。
因为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人工降雨机器,所以降雨的时候也不透露使用了人工降雨机器,就让民众觉得是自然降雨。
人工降雨机器国家准备一个留在研究院,两个先用到叶省和海云市上。
什么时候用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海云市的玉米种植在含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土里应该六月中旬就能成熟,因此国家准备在玉米收割之后再控制降雨。
而叶省只有大棚蔬菜,可以近期就进行一次降雨。
叶省并没有发任何通知告诉民众要下雨的消息,虽然系统一直很好用,但万一呢。
第五十六章(一更
在把人工降雨机器给叶省之前国家就已经权衡过, 最后确定潜在的利高过弊,所以最终还是决定使用。
叶省则是根据各地区情况准备后天就使用人工降雨机器。
按照机器介绍上说的,降雨机器降雨覆盖范围并不确定, 可以人工设置,但是降雨量是固定的, 所以地区面积过大降雨时间就会减少。
提前一天操作人员就设置好范围, 只等明天早上十点使用。
操作人员是国家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