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19 / 33)

华胥拾遗 书自清 77198 字 8天前

恐无法阻挠向太后另立端王的决心。”

韩嘉彦心中明白,但她也明白官家为何不曾立下遗诏。他的心中,终究有顾忌。他若明确指定简王继位,恐怕到时候若向太后不服,宫中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官家终究仁善,为了保护遗留在世的亲人朱太妃、赵樱泓、赵桃滢和简王,他选择了不明立遗诏,将后嗣矛盾转移到向太后与新党宰执的之间。如此,至少亲人们能够不直接与向太后争锋相对。

“我明白,长兄,还望您费心。”

“我自当尽我所能,你小心曾布,他与蔡氏兄弟走得很近。”韩忠彦叮嘱了一句,便入了大殿。

韩嘉彦心中发寒,章惇、韩忠彦都提醒她小心曾布,恐怕官家的遗命——拉拢曾布,将无法达成了。

不出所料,随后而来的曾布,身后跟着蔡氏兄弟,蔡氏兄弟招呼都不打,就直接从她身侧掠过,而曾布只是揖手对她微微一笑,道了句:

“都尉面色不好,保重身子。”

随即不给她开口的机会,便入了大殿。

韩嘉彦仰天长叹,知晓大势已去。

韩嘉彦没有资格进入殿内,只能立在外静听殿内的动静。好一阵沉默后,他忽而听到了章惇的声音。他的声音显得愤怒而强硬:

“按礼法而言,同母胞弟简王当立。”

随后向太后的声音传来,毫不示弱:“我无子嗣,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

言外之意,真的要计较礼法,简王与端王并无任何区别。

章惇复言:“既然都是庶子,按长幼应立申王。”

向太后反驳道:“申王有疾病,不能立为帝。”

章惇还想说话,曾布却立刻打断了他的话,斥责道:“章相,立储一事,吾等当听太后处置。”

蔡卞、蔡京、许将等宰执皆出言附和,批驳章惇插手过多。章惇双拳难敌四手,一时败下阵来。随在他身后的四名宰执,此时见风向不对,也都明哲保身,不言语了。

太后于是立刻做了决定:“立端王,即刻颁诏书。”

听到此处,韩嘉彦也不必再继续留下了。她理了理衣袍,正了正发冠,深吸一口气,步下御阶,向宫外行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知晓自己此番出宫,恐怕便再无踏入宫门之时。

走出东华门时,梁从政前来送她,泪流满面。

韩嘉彦无言地望着他,最后只是道:

“我将挂冠而去,你替官家护着朱太妃和徐国长公主,她们在宫中无人照拂,全靠你了。待功成身退,你姐姐、姐夫和外甥们,会来接你。”

“喏。”梁从政跪地,向韩嘉彦叩首。

……

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是刚刚登基的新皇,对于皇帝这个角色尚不能适应。

赵佶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会是个闲散王爷,过着风流富足的生活。却不曾想,一朝登天,竟成了天下之主。彷徨无措之中,心中难免透出难以言表的喜悦。

起初,他尚不能独立亲政,是在向太后的掌控之下完成了朝局的交替。

首先要处理的,便是大行皇帝的后事。修山陵,定谥号庙号,树碑立传,盖棺定论,君王的身后事早有定制,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大行皇帝谥“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定陵寝名“永泰”,由宰相章惇担任山陵使,前往巩县皇陵群,督造永泰陵。

谥法里,“哲”是个美谥。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哲宗庙号,为有皇帝以来的独一份。

由于大宋皇帝“七月而葬”的制度,哲宗元月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