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3 / 33)

华胥拾遗 书自清 74781 字 7天前

兄之间没甚么关系,他甚么也不知。但现在我知道我错了,我娘亲和他之间,至少是某种合作关系,他对我娘亲在做的事,某种程度上是知情并且参与了的。相州布下的这个局,娘亲到底参与了多少?我不敢想……”

浮云子道:“你也莫胡思乱想,总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与长公主不方便查那三个被处死的劫匪的身份,所以这件事就交给我与况知兄弟罢,我们去与当年的刽子手、牢头接触接触去。”

说着他与龚守学起身,二人向赵樱泓行了一礼,便往外行去。

“师兄!”韩嘉彦在后面喊住他们,“务必低调行事,莫打草惊蛇。北辰道人恐还在暗处盯着我们。”

“我懂。对了,况知兄弟,昨日你我在乡间闲逛时遇见的那件事,就交给师茂她们去办罢。”他看向龚守学。

“甚么事?”韩嘉彦问道。

龚守学道:“就在韩宅北侧,安丰村的西北处,有一户人家。家中是寡妇与她刚及冠的儿子。本来说好,给王氏姊妹的那菜园子,是要让那户人家的儿子包下来的。结果王氏姊妹一来,答应给他家的菜园子便没有了。昨天我们在村里闲逛时,听村民说闲话提到了此事,于是便去她家中瞧了瞧。

“她们家……确实困难,母子俩也都是老实人,儿子跟着村里的木匠学做活,但要出徒自己接活,还有一段时日。当娘的还生了重病,全指望那菜园子的收成过活。

“这菜园子本来的佃户从军去了,空了出来,韩府本打算自己收回来打理,还是儿子的木匠师傅几番打点疏通,才说服韩府的管事将菜园子佃给他们。

“也不知韩府此后可有甚么补偿,长公主、师茂兄,我与浮云子道长不好插手韩家的安排,只好拜托你们,帮一帮他们罢。”

“这户人家叫甚么名字,你们可打听到了?”赵樱泓问道。

龚守学道:“为娘的姓吴,村里都叫她吴寡妇。她年轻的时候也是韩府里的奴婢,后来嫁给了村里的一个农户。那农户姓郑,是个周正人物,从过军、会枪棒,一把子好气力。他彼时还是村里的保正,率领这村里的壮丁,每天巡夜打更,维护治安,勤勤恳恳,颇受爱戴。二人很恩爱,不过吴氏身子不好,他们只有一个儿子。

“可叹,这郑保正命短,十一年前的夏天,下暴雨,洹河涨水冲走了一个小孩,他下河救人,跟着一起没了,丢下妻子和只有九岁的儿子。”

“唉……”赵樱泓叹息,随即点头应允道,“好,我知晓了,这件事交给我和嘉郎来办罢。”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韩嘉彦却像是想到了甚么,忽而问道:

“这郑保正是甚么时候去世的?”

“元丰四年的夏季,六月的事情。”浮云子道。

“元丰四年……他去世前还是村里的保正,对吗?”韩嘉彦道。

“是,就是因为这个死亡时间太蹊跷,我们才会上了心。”浮云子道。

“确实,时间太巧了,也许这郑家人知道些什么……”韩嘉彦呢喃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

菜园子的事,韩嘉彦亲自去寻了韩府管事过问。得到的答案是韩府打算赔给郑家一个仓吏名额,让郑家的儿子去看管村里的粮仓,能多拿一份钱粮。

这个赔偿,不能说不好,但对于郑家儿子来说,显然没有佃下菜园子更方便。因为这郑家儿子是学木匠活计的,菜园子距离他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他佃下菜园子,可以一边种菜,一边做木匠活,同时照看他重病的母亲,三不误。

但要去看管粮仓,吃住都在仓旁的茅屋中,条件很差,粮仓又在村子最东南处,距离他家也远,他没办法兼顾他重病的老母亲。

“真的没有其他的地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