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3 / 26)

“加里脊的鸡蛋饼十块钱!加里脊又加香肠又加肉松的鸡蛋饼十五块!”

对此,已经非常熟悉石大少爷性格的佩佩耸耸肩不发表意见,反正说到底这个摊位是交给大少爷来管的,他想定多少都可以嘛。

在初期店里货物还比较满的情况下,二人觉得先不要去管后面谁去镇上进货了,先把明天的事情给解决掉都不错了,后面等临时工来了再说吧!

于是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踌躇满志练了一晚上摊鸡蛋饼的石大少爷很有仪式感的穿着围裙上岗了。

富强村的村民们显然在此之前被村委会通知过村里会开个杂货铺的事情,不少觉少的老人都来凑个热闹,看两个店长手忙脚乱在那里擦摆在外面的桌子,并在每张桌子上放筷子筒(他俩昨晚给忘了),老人们还非常好心的帮把手。

然后等到佩佩把蒸笼给蒸上的时候,老人们已经很自觉又很兴奋地手脚比划点餐了。

没有人理会站在一旁的石大少爷。

石大少爷一看就不是会做饭的样子,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们都很机智的选择了另一位店长手里的食物。

一直到六点多,石大少爷这才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一群组队结伴要去镇上上学的脖子上还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

早晨六点多,天气实际上还很寒冷,但因为这个时节,太阳一出来温度就上去了,孩子们虽然都冻着却都穿着单衣,没有人系围巾或者加外套。他们挤在一起互相用体温取暖,商量了一圈之后,决定到石大少爷这边买鸡蛋饼。

六个人,理论上应该买六张饼,但实际上家里都给他们带早饭了,之所以在上学中途停下来买饼,是因为早饭太冷了,他们想吃点热乎的,里面那个小姐姐那边太挤了,他们赶时间,所以选择了鸡蛋饼。

但他们不知道这个东西要多少钱。

家里虽然这两年赚了点钱,也给了他们点零花钱,但这个饼学校门口也有,还挺贵的,什么都不加都要五块钱呢,不知道家这边这个要多少。

先不管多少,大家先凑个十二块钱吧,如果价格贵,就买两个饼,大家分一下。

今天是难得的,村委会也说了让大家多照顾新来的哥哥姐姐,我们把这个星期的零花钱拿出来花掉,相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不会骂我们的。

孩子们自以为很小声的在讲话,实际上都被站在摊位前假装一本正经的石大少爷全给听进去了。

从来不知道原来二块钱是这么多的他感觉自己内心有个小人在默默流泪——

就这么艰难嘛?!

十二块钱还要大家一起凑一下?

他记得自己小学的时候,每天爸爸和妈妈都要各自给个五十块的零花钱呢!

然后这群小人转过头,推出了里面个头仿佛是最大的那个孩子,问道:“叔(划掉),哥哥,鸡蛋饼多少钱?”

石大少爷看了看自己面前的食材,看了看打头那个孩子手里捏着的一角两角、一元两元的纸币、硬币,含在嘴里的“加里脊十块钱”在说出口的那一刻变成了——

“加里脊两块五,不加里脊两块钱。”

第150章 赚钱的第一百五十天

石大少爷卖出那个加里脊两块五的鸡蛋饼之后, 当天晚上就被人家家长找上门了。

六个小孩儿被他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大多数是爷爷奶奶)拉着来到这家小店,推开门被孩子们指认的那一瞬间,石大少爷差点以为是自己白天欺负了人家小孩, 他们的家长晚上来给孩子找场子来了!

但实际上不是。

第一天营业的杂货铺受到了村子里好奇前来的村民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虽然在石大少爷和佩佩两位嘉宾的眼里,他们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