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两个人就怎么让华国版的《偶然的店长》折腾人这件事展开了讨论。
“最重要的是要选好一家店!”苟大头在听完秦贝对这个节目的整个介绍之后,敏锐的发现了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家本身工作就特别多的店,就足够折腾人了!”苟大头对这家店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秦贝表示她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你要是单纯就是找一家开在你家小区楼下的超市,讲真,撇开利润和没有节假日不说,单纯从一个外行角度来看,超市的老板其实过得还挺舒服的,反正秦贝在还小的时候,是真的想过要回老家,就在自己买的房子小区外开个小超市坐着收钱的。
所以绝对不能是这种性质的超市!
你必须得把这个超市的功能整得跟原版一样丰富多彩才行!
这种多功能的超市,大城市里你想见到是肯定很难的,所以还是得往偏远的地方去找。
在秦贝的设想里,这个超市所在的地方要足够的远,必须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光是进货这一件事,来回几个小时,就已经足够折腾人了;
同时,这个超市不能就只有卖商品一种功能,它也得像原版一样多功能,但因为国情问题,很多功能还是不同的。
比如原版,超市的店长就能帮助买卖车票,换成华国,这种人工的车票那必须要在车站窗口才能购买,你让店长承担这个职责是不靠谱的!
但是有变通的方法。
比如,让店长承担一个快递收发站的功能。
“我们国内快递物流行业发展得多快啊!偏远的地方也一样有快递,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快递收发站,很多快递都是村委会这种地方代收的,但这其实对于部分人去拿快递,或者快递员送快递都很难。”
“这种时候,就应该有一个类似小区楼下代收快递的地点,我看我家小区楼下的水果店除了卖水果就兼职帮助分类暂存快递,那理论上,超市应该也可以拥有这个功能?”
苟大头听小伙伴秦贝这么一说,他觉得有道理。
“光是帮着收快递,其实这个工作量还是小的,所以可以再增加一个发快递——承担几家快递公司的业务,帮助村里的老人小孩啥的填快递单!刚好可以和原版那个帮助老人填车票信息相对应!”
一项业务增加了之后,两人就跟打开了什么思路一样,秉持着要把某人榨干的心态,疯狂往上面添加工作——
“虽然是超市,但是如果是这种偏远山村的超市,应该都是家庭模式的吧?就是对外是一家超市,内部应该是一个可以住的地方,既然要在农村住,是不是应该种点蔬菜水果,养点小动物?”苟大头不知人间疾苦,凭空想了想。
秦贝知道一丢丢人间疾苦,但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她只是从逻辑上判断了一下:“一般如果是村里的超市,其实么也就是个小卖部,收入应该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店家肯定是有些产品能不花钱就不花钱的,比如农副产品,自己家种菜吃,自己家晒咸鱼干,这种才是比较合理的,应该有这种小卖部。”
“然后应该要像原版一样提供堂食!让店长学会做饭!好歹得学会泡泡面、做关东煮和蒸奶黄包!早上不六点钟起来就算是没折腾到位!”秦贝提议。
“那晚上也应该要晚点关门!就和原版一样,整个小酒吧!这家超市晚上十点之前不能关门!”苟大头紧接着秦贝的意思接着道。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搞出了一个和原版功能差不多的超市模型。
然后就是一个比上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超市模型?
谁也不知道原版的这个神奇的超市,是节目组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