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2 / 3)

。(朱国荣)

skbshge

克洛斯

克洛斯(Chuck Close, 1940)

美国画家。生于华盛顿。早年在华盛顿的埃佛雷社会学院就读,后转入华盛顿大学的艺术学院攻读艺术。以后又入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进修。克洛斯早期创作过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1966年开始使用照相机和利用照片作画。1968年他创作了一幅巨大的单色自画像,高三米左右,在明尼阿波里斯的沃克艺术中心展出。这幅画中,他把从仰视角度拍摄的照片放大到画布上,利用喷笔、钢笔、铅笔和炭精及橡皮等细心地复制,把照片上没法表达的细节一一呈现出来。他的作品由极精细的抽象的网点所组成,充满画面的巨大头像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那些细密的网点由观者的视觉混合后、在整体上形成可辨认的形象。当观者的视线局限于某一局部时,它们又会脱离整体形象而分裂为一系列抽象的细点。1970年初,克洛斯又进一步采用“色纸拼贴”的方法创作作品。他将不同颜色的纸剪成方块,并有规则地排列在画面上,形成一种类似镶嵌画的效果。1970年和1971年在纽约举行两次超级写实主义个展。1972年在芝加哥当代美术馆再次举行个展。他还参加了惠特尼博物馆的《写实主义画家22人展》,法兰克福美术馆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展》等。(徐虹)

skbshge

安德烈亚

安德烈亚(John De Andrea, 1941)

美国雕塑家。生于科罗拉多州的丹佛。1964年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65年在新墨西哥大学执教。之后游览欧洲、墨西哥等地。1968年在纽约哈里斯画廊展出第一件作品。1970、1971、1973年三度在该画廊举办个展。1971年参加芝加哥当代美术馆主办的《彻底写实主义》展览和巴黎青年艺术家双年展。1972年参加纽约詹尼斯画廊的《尖锐焦点写实主义》展览。他热衷于塑造美国男女青年学生的裸体像,采用聚脂及玻璃纤维直接在活人身上翻制出模子,再浇铸成型,然后施以肤色,装上玻璃眼睛和植上头发。由于肤色在裸体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研究和运用了各种涂色技巧,使得塑像的肤色丰富多变,十分逼真。起初他曾把塑像摆放在日常生活的椅子或床上,后来他认识到这样安排会使观者过于熟识而忽视了这是艺术品,以后便改用白色座子来放置塑像,削弱了世俗的成分,增强了形式的因素。他的作品同时具有古典的风格和现代的特征,塑像的构图是古典的,但是在细节上不追求完美,使其有别于理想化的古典主义而具有现代感。他的大多数的作品是无情节性的,不涉及特定的时代或某个社会阶层,仅以人体的美来激发美感。只有《情侣》(1978)、《塑像与自塑像》(1980)等少数作品例外。后者将穿着衣服的雕塑家自身像与一个裸体少女塑像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借用了一个希腊神话的寓言,表达了他对作品中的少女的爱恋,颇有戏剧性。(朱国荣)

skbshge

海泽

海泽(Michael Heizer, 1944)

美国雕塑家。他在内华达州的偏僻地方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进行规模宏大的人工改造,使一些不毛之地产生出一种完全崭新的地貌。作品《双重否定》(19691970)是在内华达州的梅萨河上开挖了一条长四百五十多米、宽十五米、深九米的河道,排水量为四万吨,共移走了二万四千吨流纹岩和沙岩。他在该州银泉制作的另一件地景艺术作品《慕尼黑凹地和破碎、凹陷、替换的体量》(1969)则是用吊车将三块重量分别为三十吨、五十二吨和七十吨的大岩石运送到九十六点六公里外的沙漠大盆地。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