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渊源(3 / 7)

女驸马 孟今看 18913 字 6天前

吃完饭,王氏将她拉到一旁,还是没忍住开了口:“娘也不说别的了……你,你不想嫁人也罢了,可你如今娶了公主,不也是糟蹋了人家姑娘吗?娘听说她极受宠爱,若是往后因为无法同房,事情败露了,岂不是……”

岂不是罪加一等?

秋澈拍了拍她的手背,只说:“娘,安心。她知道我是个女人。”

仅仅这一句话,却惊得王氏几乎要跳起来。

她立刻捂住嘴,半晌说不出话。

秋澈却没再解释更多,让玉明将她安置好,扭头和李青梧一起回了主院。

她们这段时日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有空,都会由秋澈亲自对李青梧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要问学什么?自然是朝野相关的事务了。

李青梧是极聪慧的,就像学习绣花下棋一般,学习这种事也是一点就通,秋澈教起来很轻松。

到如今不过上十天,她已经能在论事时,差不多跟上秋澈的思路了。

只是今日李青梧听着她侃侃而谈,却有些微微愣神。

等她说完,李青梧忽然问:“玉明也是你教的吗?”

“不是,”秋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我没那么闲,她们都是自己学。文学武术方面的,我也请了师傅教她们。”

只是李青梧身份不同,请师傅进府难免引起皇帝的注意。

李青梧如今出了宫,并不想太出风头惹皇帝关注,秋澈便有意将李青梧培养成自己的一张暗牌,才会亲自教导。

“怎么突然问这个?”

李青梧顿了顿,笑了下:“没什么,你继续说吧——丞相怎么了?”

“丞相与赵王,曾经都是先皇的左膀右臂。”

一个文臣,一个武将,和先皇一同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

只是后来先皇驾崩,太后下台,亲太后一派的赵王在此间收到波及,被贬出京至岭北,一晃三年,再也没有回来过。

赵王与吴相年少相识,关系情同手足,却从那次政变之后,分道扬镳,再无来往。

当时关于这两位大人物的传言众说纷坛,但都没有定论。

不过听说贬他出京的主意,便是吴如生亲自向皇帝进言的。

“赵王为人谨慎知微,在岭北安分守己,从没有闹出过什么乱子,”秋澈说,“三年前他能在那场政变之中全身而退,也是因为他没有留下什么投靠太后的证据,才能被轻轻放过。”

“那他投靠了吗?”

李青梧是知道秋澈已经和太后达成了短暂合作的,不过不确定秋澈会不会知道这些内幕。

但秋澈看了她一眼,还是回答了:“没有。”

“大夏开朝时,这两位大人就曾向先帝立誓,此生只忠于皇帝。”

这句话代表了什么,显而易见。

但显然如今的皇帝并不相信这所谓的立誓。

他不仅贬了赵王,如今还在忌惮着位高权重的吴相。

吴如生如何先不做评价,但赵王戎马一生忠心耿耿,最后却被贬离京城,去了岭北那种苦寒之地,一去就是三年,说起来谁不喊一句冤。

但古往今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

最是无情帝王家罢了。

“赵王在岭北三年,收敛锋芒不问世事,就是为了不引起帝王忌惮。可偏偏,赵王的三个儿子里,出了个杨裘。”

秋澈笑笑,“他一身才学,又自认胸怀大志,自然不甘留在岭北那种地方。一年前你的及笄礼上,他借口献礼入了朝京,实则是为了参与科考。不多时又被赵王让人抓了回去——恐怕,他当时没能来得及准备礼物吧?”

李青梧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