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灭韩魏(2 / 4)

大秦嬴鱼 一口香 8946 字 7天前

魏也只能展开攻城战,目的也只是牵住魏国边境十万主力军而已。

以魏军十万抵御秦军两万五千之进攻,魏国稳赢。

魏国稳赢又怎么样?秦国还不是以少于五倍的兵力在东方边境牢牢牵制住了魏国十万强军。

魏国少了十万强军,还有二十万强军驻守在大梁城外,如果魏国打有准备的仗,这二十万魏军十分的不好打。

那就让魏国打无准备的仗!

秦鱼一面让先锋军与李牧展开激烈的交锋,一面悄悄撤军回河内。

三十万秦军悄无声息的渡过枯水期的黄河,然后分兵一路高歌猛进从四面八方突袭魏军主力。

此时的魏国正举全国之力为魏王治丧,魏国群臣也以为秦国正在攻打赵国,暂时还顾不上他们魏国。

所以,大意了。

谁能想到,秦国居然使诈,放弃了已经攻打下来的大片赵国土地,转而来攻打魏国呢?

不止有秦鱼率领的三十万秦军攻破魏军主力,还有东郡、陶郡两郡各出两万五千军卒,与薛郡的两万五千秦军联手成功消灭了魏国在外的十万魏军主力。

已经接受韩国投降的秦王政那边,也趁机点将出兵攻下魏国国都大梁外的启封和雍丘,然后沿路向南而去,直至攻到楚魏边界才罢休。

秦国仅在几天之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战了魏国整个国土,将魏国的国都大梁整个孤立了起来。

此时的魏国,正如一个月之前的韩国一样,偌大的魏国国土,就只剩大梁一个国都留给魏国君臣了。

凛冽寒风中,秦鱼站在战车上眺望眼前的都城大梁。

秦鱼问道:“魏王还是不愿意投降吗?”

王翦回道:“魏国君臣誓死守卫大梁。大梁城墙高大厚重,难以强攻,城内豪强富户云集,存粮丰富,足够支撑一城军民生活很久,单论消耗战,秦国耗不过大梁。”

韩国之所以选择投降,而不是像魏国这样死扛,就是因为韩国积弱积贫已久,城墙不够秦军攻城器械轰击的,城内存粮也不够整座城的军民消耗的。

魏国不同,魏国靠着国内四通八达的水系网络,不仅本土产粮丰足,还能靠水网将中原之财货积蓄在大梁。

大梁存粮丰厚,靠着厚重的城墙能坚持好几年,所以王翦才说,单论消耗的话,大梁还真不怕秦国围城。

大军围城每日消耗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秦国去年整个关中颗粒无收,今年关外四郡差不多减产七成,加上秦国去年大搞基建消耗了国内大量存粮,今年动兵虽然以战养战有所补充,但这补充也是有限的。

还有,最让人痛心的是秦国从东海六郡运粮运了个寂寞,到现在消失的粮草都还没有找到,就跟凭空消失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这让秦鱼心惊肉跳的同时,又深觉任重道远。

历史上始皇帝一死就爆发农民起义,固然有

秦二世残暴不仁的缘故,但也充分暴露了了秦国在地方上的弱政。

怪不得统一之后始皇帝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巡游在外,最后还暴毙在巡游的路上。

秦国虽然统一了,但散落在民间的六国旧贵族蠢蠢欲动四处煽风点火,六国之民也文化风俗不同,很难接受秦国的治理,始皇帝不四处巡游彰显他的存在,恐怕时间一长他这个皇帝就会被架空了。

就跟现在一样,秦国已经将东海六郡攻打下来五年了,派去治理六郡之地的大量基层官吏也都是秦国特地培养出来应对当地豪强和百姓、庶民的,但当秦国十数万石粮草途经六郡时还是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六郡地方官吏竟只是得到了粮草被劫掠的消息,寻访查找粮草的去处却是力不从心,无处找寻。

此次粮草消失事件,充分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