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康熙二十六年,便这么悄然而至。
在已经过去的这一年里,大体上算风调雨顺,鄂罗斯遣使求和,朝鲜、安南、荷兰、吐鲁番入朝上贡,这让整个春节格外喜庆,无论前朝后宫,民间朝堂,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这份喜悦,等到出了正月,到了更高点。
康熙下旨,大阿哥胤褆已到成亲年龄,下旨大选,为大阿哥择妻。
此次大选,与前几年的内务府小选不同,选秀范围仅针对满洲八旗十三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适龄女子。
此旨意一出,蠢蠢欲动者有之,避之不及者有之。
大阿哥成亲之后,意味着他已然成人,可以正经入朝当差,而非在尚书房学习。
三藩之乱时,康熙为了稳人心,更为了展示大清的江山永固,将襁褓中的胤礽封了太子,按照汉人的那些规矩,中宫皇后所出嫡子,成为太子毫无疑问,这些年来,皇太子胤礽在康熙的亲自抚育下,聪明通透,学识明彻,作为储君,无可指摘。
若是放在前朝,胤礽的地位,绝无人能动摇,就算皇帝动了废太子心思,也有无数前朝大臣拼死上谏,前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未有废立太子之事,然而,在大清朝,此事却未必。
尽管进关日久,康熙又格外尊崇汉学,但满人马背上民族的传统也不是那么好改变的,蒙族素来便有幼子守灶的习俗,至于大清,前面几任汗位的传承,更多的是谁强谁上,和汉人那套礼义完全不同,在这等文化下,胤礽的太子之位,未必那么稳当。
要不然,怎么明珠敢几乎摆明车马展示他对皇太子一系的不满。
无论皇太子如何优秀,大阿哥到底比他年长,可以早一步入朝理事,殊不知皇太子是否会一步慢步步慢,被大阿哥拉下马去。
更何况,尽管万岁爷这些年一直在尽量收拢权利,但议政王大臣会议仍然存在,要知道,入关之前,还是金国的时候,大汗都是由王公贵族集体推选,宗亲贝勒、王公大臣们在决定帝位传承时,不是完全说不上话。
到底最后鹿死谁手,不到最后关头,尚且未知。
有些大臣,便想着拼那个万一,使上千般手段,就为了将女儿送入大阿哥院内,毕竟,从龙之功,实在过于诱人,足以迷了许多人的眼;另一些大臣,则对大阿哥后院避之唯恐不及,长子和嫡子,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不愿意卷入这滩浑水的,更是费劲了心思,如何才能不得罪皇家的前提下,避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