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1 / 2)

    它们的极限速度可以达到64公里/时,并且能在最初的五公里中一直保持这个速度,直到发觉“长距离追击”快要变成“超长距离追击”为止;至于极限路程……保持匀速跑上三、四个钟头不成问题。

    非洲水牛在前面跑,斑鬣狗就在后面追。

    在跑出三公里时,安澜发出了“向前靠”的指令。

    大部队这回反应还算敏捷,迅速收缩起来,那些亚成年和老弱在后方助阵,而狩猎能力较强的雌兽和雄兽则大举前压,均匀分散在三头水牛背后,一边奔跑,一边啸叫,无差别地制造着恐慌。

    高强度施压之下,水牛的逃亡阵型有所松散。

    安澜敏锐地察觉到了进攻时机,当即带着圆耳朵一起杀进了左侧露出的缝隙当中,张口咬向猎物的侧腹和后肢。因为距离太近,猎物根本没有躲避的机会,顿时被刮下来一大块血淋淋的皮肉。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世界上也没有两头一样的非洲野牛。

    不同个体的反应速度和心志强度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面对攻击时犹疑的时间和程度也会存在差异,时间长短并不重要,几秒当然更好,哪怕是零点几秒,对于经验丰富的追击者来说也够用了。

    那一瞬间的恍惚不仅让跑在最左侧的猎物落后了短短一截,也把那道原来就不小的缝隙变得更大,让更多斑鬣狗能够穿入其中,把它和同伴彻底隔离。

    安澜顺势把队伍一分为二,大部队留下来处理已经偏航的猎物,小分队继续前追,务必断绝虽然微小但确实存在着的回头救援的可能。

    在这之后发生的一切都变得无比轻松。

    斑鬣狗大群追上了猎物,从背后撕咬着猎物的身体。圆耳朵扯断了猎物的尾巴,叼在口中耀武扬威;两名低位者将猎物的后腿抓得血迹斑斑;凑热闹、攒经验的亚成年们也没有闲着,人立起来做抱扑,把猎物饱满的屁/股当作最好的抓板。

    非洲水牛勉强跑出了三公里,就再也跑不动了。

    但它还有倒地既然猎物没有倒地,就不算进入了“分配食物”的流程,低位者们往往会抓紧这段时间拼命撕肉,即使占不到什么好位置、可能会被垂死反击也无所畏惧,直到被高位者赶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