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规划要用十天走完的路程最后只花费了一星期。
七月上旬,安澜和诺亚带着小孔雀们在新补饲点附近安了家。
新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空旷。
安澜曾经在出生地里看到过大型猫科动物的爪印,可想而知那些处在食物链下层的动物数量肯定得到了很好的修复,这才足够支撑起大型掠食者的活动和繁衍。和出生地的树林相比,生态走廊虽说也是树林,也有完整的上层、中层、下层结构,但在生物数量和质量上却和一些城市郊区的自造林没有差别,走出三里都看不到大型野生动物活动的踪迹。
不过空旷也有空旷的好处。
空旷意味着暂时不用担心来自林间的困扰,只需要留神来自天空的威胁。幼鸟的体型正在飞速成长,再过一、两个月,就连那些饿狠了的大型猛禽都得掂量掂量。这里会是一片安全的桃源,等到后期其他野生动物慢慢迁入时,小孔雀们应该已经有自保之力了。
需要克服的问题只有一个
四只雏鸟会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声响感觉困惑。
生态走廊毕竟不是什么深山老林,况且在深山老林里安澜当年也听到过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这一片规划出来的林地距离公路只有一公里远,跃出林海上空便能看到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也能看到更远处那些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矮楼。
最吸引他们注意的还是那座架设在公路上的绿色天桥。
天桥约有三到四米宽,整个桥面和护栏都被植被覆盖,一路铺到两侧连接着的地面上。这种规模的天桥很显然不单纯是为了绿孔雀,应当是在为更多大型野生动物留出迁徙的空间毕竟绿孔雀要是真的想迁徙,完全有能力从半山腰直接飞越公路进入对面的林区或者更远处的湿地公园。
安澜和诺亚很想到桥面上看看不同的风景,最好再飞到对面去看看湿地公园里面的景象,然而这个阶段雏鸟对他们可以说是亦步亦趋,就算再怎么心痒都没法走开。
好在家里还有亚成年可以“压迫”。
蕨菜和四只雏鸟越来越亲近,某天它正带着雏鸟们觅食,两只大孔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契地做了甩手掌柜,当场溜出了家门。他们振翅高飞,越过一片又一片树林,落在了这些天被晒得有点枯黄的天桥上,像游客一样沿着天桥慢慢地走向了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