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0章(1 / 2)

    花了两只孔雀四天功夫才找对地方。

    生态走廊说是“走廊”,其实是一个系列工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覆盖面较大的生境走廊,另一种则是面积较小的生态走道,也就是搭架在道路上方的天桥,以及道路下方的涵洞。

    安澜在这之前并没有见过专家组设计的工程项目,只听诺亚复述过一些地区的情况。这回他们沿路飞了一圈,才把靠近这片山区的部分看了个大概。

    距离山区较远处建造了一个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和山区当中隔着许多被公路分离的零散树林,在公路上搭建有一共三座可视的天桥型走道。

    人类一定是准备把湿地公园作为两个绿孔雀栖息地当中的过渡段,把天桥型走道作为确保绿孔雀可以从一端无障碍、无危险地走到另一端的重要的路径,最大的问题就是连通。

    无他安澜一路上看到的野生动物太少了,绿孔雀更是一只没有。

    按照诺亚的说法,去年一共在生态走廊附近放归了三雌三雄六只绿孔雀,但这六只孔雀最后都飞到了安澜的出生地,也差不多是当地最大的绿孔雀群落里,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把两边连起来的作用。

    其实也不难理解。

    树林靠近公路,虽然有绿化较好的走道铺设着,但毕竟底下是车辆穿行的区域,有大量人类活动踪迹。绿孔雀是谨慎的动物,不说长期居住,就连短期过境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对它们来说搬到这些区域基本没有可能性。

    至少目前大概只有一个家族能做到。

    安澜在回家路上就和诺亚商量了一番,如果今年再回去摸点孔雀蛋孵,把雏鸟和亚成年带着一起搬到这片暂时还没有许多野生动物居住的林区来定居,在定居的过程中慢慢把长起来的小孔雀们扩散到湿地公园里,这样一来走廊一侧就可以串起来了。

    这件事做起来又费时间又费精力,但两只大孔雀反正无事可做,倒也何妨尝试一番。

    至于蛋从哪里来只要能摸清楚不同家族的活动范围,顺着选择蛋坑的规律,很容易就能找到被抛弃的鸟蛋。唯一的问题是鸟蛋不好转移,安澜就算用滚的也没法把它们安全滚到熟悉的领地里去,而且滚完估计蛋也毁得差不多了。

    ......这么看来还得去薅老家的羊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