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大碗里装着土黄色粉末,散发着一股微微发苦的香气,可能是松香粉;另一个大碗里装着大大小小的碎块,应该是碎木屑。
安澜凑近去嗅了嗅。
她本意只是想确定阿果在混合的东西是不是松香粉,没想到豌豆习惯性地跟着学,蕨菜也跃跃欲试,结果两只小孔雀你追我赶地连打了十几个喷嚏,好奇的眼神瞬间转为惊恐。
松香粉拯救了世界。
随着节庆氛围越来越浓厚,飘散着的松木味道越来越鲜明,蕨菜和豌豆连土掌房都不想靠近了,整天不是蹲在树林边缘就是蹲在食源地里,假装自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鸡。
做父母的很心疼才怪。
做父母的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胜利竟然来得如此容易,郁闷之情顿时被狂喜之情冲垮,像再寻常不过的游客一样做起了节庆攻略。
因为土掌房结构特殊,为了防止过火,村里大部分人家都选择在最底层的空地、也就是村口大树边的“广场”上支火把,同时还齐心协力堆了一个最大也最主要的火把(火架)。
安澜去年只看了个大概,今年全程站在树上就看得很详细了,这个最大的火架子里简直可以说是什么都有,堆放的东西五花八门。
按照传统火架子的主体应该是松木和松明。
然而在村寨里“松木”就变成了“带松木的东西”,她分明看到高高堆起来的除了木头还有某些人家用不到的旧椅子、旧衣柜、旧装饰物,架在最底下的甚至还有一张松木小床。
安澜:“......”
就,还挺就地取材的哈。
倒是支起来的小火把有意思得多。
这些小型火架主体仍然是由松木构成的,但在松木外围绑了各式各样的装饰,有从镇上采购的旗绳,有自家编的彩色布带,还有一整个的绣品套子。
阿果也在支起来的小火把上挂了重重叠叠的彩绳,绳子是家里四个人一起编的,就连安澜和诺亚闲得没事都帮忙叼过绳端,蕨菜和豌豆虽然不自知,但也被阿果用彩绳在头上放了一下,假装是搭了一把手。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