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2 / 3)

于是,接下来的四天里,大家基本上都没做什么事,只是不停地帮着水下扫测小组完成他们的工作。

另一边,不需要下潜的船上工作也在飞速进行着,文物组过得也十分“悲惨”,他们要把一件件文物进行登记描述,写编号,画草图,量尺寸,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楚孑虽然只负责拍照,任务并不算重,但也架不住长时间一个动作导致的腰酸背痛,还要把文物照片编号,插入回表格,不可谓不复杂繁琐。

几百件文物,每一件都不能出差错,文物组的负责人至少要经两遍手,工作量和对专注度的要求可想而知。

因为有过新乐遗址和海昏侯墓的考古经历,楚孑知道,这些整理工作要是放在田野考古,可能会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而且会需要数位技师合作才能完成。

但在水下考古,就是要在工期结束之前完成才可以。

因为水下考古严格受到时间限制,船有船期、许可证也有期限,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借调时间,基本上一个都不能耽误。

这和电影剧组有点像,超时一天,损失的不仅是大量的金钱,也会给很多人的工作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

当然了,这次文物组工作量这么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汤他们的超常发挥,经远舰出水文物的数量堪称华国考古界之最,种类也极为丰富,很难整理。

就在这些事大家拼死拼活,都已经做到收尾阶段之后,一天上午,中央电视台声势浩大的直播团队就搭乘着“建民3号”轮渡来到了浙奉662号工作平台上。

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专业设备,这可忙坏了阿汤,他不得不用长臂挖掘机充当起吊机,一次又一次毫无间断地把央视直播团队的设备运到工作平台上。

往日里大家还经常在工作平台上打打太极、做做俯卧撑锻炼,而央视直播团队的人和设备一上来之后,地方就显得十分局促了。

等大家忙完了这一通,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点了,而央视直播团队的人不仅带来了不少可口的预制菜,最贴心的就是带上了几箱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葡萄……基本全是酸甜爽口的。

大家对水果的热情显然超过了对各类海鲜小炒的热情,这引起了船上大厨的强烈不满,水哥不得不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小胡啊,你要知道这船上最难补给的就是新鲜蔬菜水果,这可都是宝贵的维生素c啊

。”

楚孑也不能免俗,对水果大快朵颐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这次田程女士没来,但他莫名觉得这都是田程女士的安排。

吃完午饭,大家小憩了一会,等到下午太阳没那么热了,大家也都开始工作了。

楚孑领到的任务是下水拉一条直播时用的行动绳,具体位置是船首柱到铁甲堡北侧的三角区域,同样下水的还有何领队和鲁小达,到时候他们就要沿着三个边,把这片区域围拢到一起。

至于其他没有下水的队员,水哥就没做详细安排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帮助拿装备的拿装备,帮助测水速水温的就去测量,一切井然有序,这就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默契。

任务并不难,所以楚孑他们三个也没说什么话,就开始换起潜水装备。

没想到刚脱下上衣,忽然就出现了一声清脆的“打扰啦!”。

楚孑、鲁小达和何领队都是一惊,赶紧回头,发现是一个娃娃脸的女生正扛着摄像机站在他们后边。

“你们好,我是这次直播的侧拍师,你能可以理解为拍一些幕后花絮的,可能会用作宣传,”女生说道,“请问你们三位是要下水吗?可以给我讲述一下下水的步骤吗?”

三个大老爷们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太奔放了,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