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林珝按规矩退步离开,并没有注意到元春复杂的神色。
之后吃茶听戏,游园观灯也少了几分兴致。不过元春还是借着听戏之机悄悄向贾母询问了一回林珝之事。
这珝丫头当真是林姑父的庶女?其生母又是何方人士?
这个贾母知道。虽然林家那边放出来的说法是林珝乃一位早逝的良妾所出,但实际上却没瞒得住‘有心人’。
林珝是外面小妇养的,两岁上下小妇病逝才被接回林家,后记于良妾名下,养在正房太太跟前儿,与嫡女一同教养。
听了这个‘真实出身’后,贾母就不止一次怀疑过林珝的生母是扬州瘦马,大同婆姨那等出身的人。
元春闻言总觉得哪里不对,又问了一回林珝的出生年月。
这个倒将贾母问住了,想一回才说道“应是十岁了,生日在端午后几日。”
元春颔首,正要再问视线刚好落在林珝身后的婆子身上,当即瞳孔地震,连手里的酒杯都差点拿不住。
“那是叶嬷嬷?”
顺着元春的视线看过去,贾母微微眯了眯眼睛才看清楚,“是她。她是珝丫头的教养嬷嬷,娘娘在宫里见过她?”
何止见过呀。
当年刚入宫时不懂事,还被这位罚过呢。
那样有资历的嬷嬷不可能随便出宫的,也更不可能随随便便就给个庶女做教养嬷嬷……
难道...珝丫头是太上皇的私生女?
想到这个可能,元春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们家到底是什么风水呀。
不是义忠亲王的私生女,就是太上皇的私生女...等等,为什么太上皇的私生女会送到林家抚养?
可能性太多了。
对了,这丫头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这丫头心性如何?”
贾母想了想,只说了一句,“一两句话也说不好。”
就挺让人一言难尽的。
元春点头,知道此时不是说话的好时机,便嘱托贾母正月二十二那日进宫探望她。又隐晦的提了一嘴林珝长了一张贵人相,善加待之。
话听话音,贾母一下子就明白了元春未尽之语。视线不由转向与黛玉坐在一处的林珝身上。
一张桌子,三春坐正面,宝钗坐在右面,黛玉带着林珝坐在左侧,桌上摆了茶果,除了渴极了抿上两口茶,其他的到无人去碰。
林珝也瞧不上这里的茶果,主要是摆了许久,一来不新鲜,二来也不知沾了多少灰尘。
她带了荷包,荷包里有桂花糖,分了姐妹们一人一块,便自己坐在那里吃糖听戏。
小戏子们唱了什么,林珝几乎都没听懂,坐在那里别提多无聊了。可这会儿人多眼杂,她又不能不顾及一回她林家姑娘的身份,只得耐着性子坐了。
不给林家和黛玉招非议。
.
不用元春吩咐,和家人团聚的抱琴就主动打听起了林珝。
她在宫中多时,自是知道即便至亲家人面前也不能露了心迹,于是先从府里的三位姑娘问起,然后问起宝钗和黛玉,最后才问起林珝。
林家的庶女到是有福气,竟然还能养在咱们家,还跟着自家的姑娘一般拜见娘娘。
哎呦喂,那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随后抱琴父母就将林珝强买龄官,凤姐儿那般厉害的人都不得不由着她的事说了。
“你忘了老太太的那副慧纹璎珞了?”抱琴娘等她男人说完又将那好副慧纹璎珞的事说了。
抱琴听着父母家人掺着黛玉的行事将林珝也分说了一回后,仿佛终于明白当初太上皇为什么喜欢元春的礼,却不待见元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