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还能添一份收入,这事也不累人,只要警醒点就行了,自然都乐意做这个。
毕竟年迈的老者早就不能给家里做什么,总感觉自己跟累赘差不多了,如今还能为家里人做事,又能拿到一份微薄的月钱,养活自己是足够了。
半大的孩子吃得多,却还没到能给家里当劳动力的时候,消耗大,能干活的地方却少,如今多了一门生计减轻家里负担,当然也是极为乐意的。
而且这事还十分有面子,被选上后跟小伙伴一吹嘘,认认真真巡逻,一年下来只要尽职尽责,当地也没让什么人靠近工坊泄露了机器的秘密,就会多一份年终奖。
这年终奖还是顾凝宸跟康熙提出来了的,想着一年下来,大家努力工作,奖赏一番也是应该的,也能大伙儿乐呵乐呵,第二年亦能更勤奋工作了。
当然如果这年终奖用银钱的话,消耗就太多了,基本上就是工坊让出一部分利润,然后年终最优秀的人会有一份腊肉和一大袋米,其他人也有一袋米却要少很多。
这样一来,得到优秀奖赏的人自然十分光荣,还能带着这份年终奖跟家里人一起享用了。
其他人虽然少一点,也是能跟家人分享,又十分实用,而且还不费很多银钱。
毕竟如今粮食的产量上来了,价钱不如以前高,加上这两年风调雨顺,海商进口的粮食也不少。
只把工坊的一部分利润拿出来,集中一起采购,价钱更是能低下去不少。
就连附近巡视的人也能拿到,就是会更少一点,可能只有一捧米,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了。
等下一年,大伙儿就努力使劲,希望年底的时候自己会被选为最优秀的人,然后拿到那一块腊肉回去。
哪怕如今都有月钱,每月大家也能吃上肉了,却还是这样因为自己特别优秀被奖赏的肉吃着更香了。
自然也有大臣觉得年终奖这个送粮食实在有些过了,虽然工坊如今不算多,加起来却不是一个小数目。
顾凝宸就觉得这个大臣的数学应该不太好,算一下如今工坊的产出,远销西洋各国,价钱是翻了好几倍。
国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只指缝里漏一点,给工人年底吃上几顿米饭而已,倒也不能太吝啬。
要是家里人多,那一袋米估计吃上几顿就差不多没了。
看着就是个添头而已,加起来数目多,也比不上这些工人创造的财富。
而且这些工人都是熟手了,要他们心甘情愿一直在工坊做下去,总归要给人一点甜头才是。
如果换人的话,新手要重新培养起来,费时费力,产量也必然不如之前。
逼着人干活,也不如他们主动想干活来得更快更好了。
顾凝宸在之前是特意算过账,才敢跟康熙提的。
要是这笔年终奖支出实在太多,确实有些过了。
如今这样刚刚好,不会多到让人觉得离谱,又能让工人高兴,还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至于康熙这边,得了个极好的名声,民望更上一个台阶了。
他名下的学院,语言和格物两大学院,招生之后,来的人就更多了。
各地工坊建起来后都不需要多宣传,来报名的人数就多到快要收不下。
这就是良性循环了,康熙待百姓好,为他们着想,百姓就愿意反馈回来,希望能为皇上用心办事。
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国库也跟着一年比一年充盈起来。
王谈以前在户部的时候,跟着老户部尚书每天都要焦头烂额,想着怎么把钱掰开两半来花。
如今他却要开始发愁国库快要放不下了,得再建一个新的国库才行。
而且新国库得更大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