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00(15 / 59)

教。

魔教已经消失几百年,忽然出现, 并且出现得张扬,这事传播得很快。

这一年里, 慢慢开始有人来投奔魔教。

若真的是劳苦百姓, 常无忧便接收了,她现在有余力, 便愿意帮帮这些人。她家的仇怨已报, 接下来,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

她想帮助更多人。

人总是这样,若是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便开始寻求自身之外的东西。

常无忧想的更加简单,她遭受过的苦难, 曲肃和染霜经历过的绝望,她不想让其他人经历了。

在黑暗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光。

但她想把自己燃成一把火。

后山人口越来越多, 几乎成了一个独立的城市。

大夫、教书先生,还有匠人、各个行业都不缺。

甚至唱戏的小娘子, 也来了这里,有时候晚间便会登台唱上一曲, 给劳作了一天的后山百姓解解闷。

每隔段时间,常无忧便会开个大会, 时间不长,但要求所有人都来听一听。

她知道, 这些人受了尊卑教育多年, 可能潜意识里, 还是有些阶级的概念。她不遗余力,将人人平等的理念讲了一遍又一遍。

甚至,她还将一些标语挂在后山各处。

“人人平等”,“天生我才必有用”,“魔教的未来在我们手中”,“男女各顶半边天”,“一夫一妻好,相伴到变老”,“知识就是力量”……

这些标语简单粗暴,不管读没读过书,都能听得懂。

这些理念,在曲肃还有后山这些人眼里初看很奇怪。

但他们每日里走出家门,便能看到这些东西,有时候还会在心里默念,日久天长,这些陌生的字眼便变得熟悉起来。

他们刚开始来这里时,谈论的都是怎么活下去,说得都是怎么种田,之前怎么苟活的。但现在,嘴里也开始偶然蹦出来几个“自由”“平等”的字眼。

这里的生活有意思,他们默默想着,有意思到他们都无法相信自己竟然也能拥有。

偶尔,常无忧下山,走在后山的路上,会遇到百姓打招呼。

他们试着用常无忧的说话方式:“教主,你好。”

常无忧听着他们语气有些生硬,但她非常赞赏,于是回他们:“你也好。”常无忧觉得这对话普通,但和她对话的人却觉得颇有意思,每每这样打过招呼后,一定会和其他人说起来。

“我今日和教主打招呼了,说了你好,教主也回了你好。”他们说起这事来,有些兴奋,又有些骄傲,便有更多的人开始用起来。

这样的打招呼方式便更加流行起来。

常无忧没有说过,这就是思想建设,但更加新潮的思想却确实流通了起来。

新来的唱戏的小娘子性格活泼,每每见到常无忧,都要多说两句话。

常无忧听闻过小娘子的经历,听闻她母亲被修仙门派的凡人打手掳去,生了她。后来她母亲去世了,她也被卖到了楚馆里。

她来这里很简单,她恨修仙之人。

她来的时候,和一个楚馆的小伙计作伴。两人来的时候关系很单纯,来这里没多久,便自愿结合,成了一对小夫妻。

小娘子的娘死得早,她不知道母亲的姓氏,也不愿意要楚馆的嬷嬷给她取的名字,于是用了丈夫的姓,自称安娘子。

这次见常无忧,便会说:“教主,学识字好累啊。”

常无忧便逗她:“那不学了?”

安娘子摇头:“那哪能不学呢。”她左右看了两眼,生怕别人发现,小声告诉常无忧:“王婶子都在学呢,她儿媳妇也学。要是我不学,以后就我孩子的娘不识字,孩子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