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问他:“秦皓,你吃过谷糠吗?”
“……什么?”
谢知秋道:“那是稻谷的皮壳,粗糙且难以下咽,远不如真正的稻谷好吃,但却是穷人家里一年四季唯一的口粮。”
“……”
秦皓木然,似乎不明白她为什么在这种时候提起这个。
而谢知秋则继续道:“你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东西,甚至没有见人吃过。你生来是朝臣之子,餐桌上摆的是精谷细米,每日还有家仆精心制成的点心……不只是你,我也一样,在去月县以前,我从不知道有人天天吃的是那样的食物。”
谢知秋眼睑低垂。
她又问:“你有没有想过,朝廷的俸禄是有定额的,而那些官员却能进献给你远超其月俸的礼品,这些多出来的钱财,一层层往下数,最后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
谢知秋道:“朝廷表面上对农民只征一成农税,但实际上天高皇帝远,州一级为了一己私利,多加一成;府一级不愿吃亏,又在前者基础上再加一成;县一级见此情况,自然也不会手软,私设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有时知县不管,亲自收税的小吏也会中饱私囊,自行多收一成。
“这些多出来的税,最后全都会压到平头百姓身上,待落到实处,农民一年的收成,十之五六都要落入他人口中。
“分明是农民亲手种出漂亮的稻谷,可是到头来,他们自己却只能吃谷糠果腹。”
谢知秋稍顿,又说:“这些你都不知道,因为你的目光看着前方,不曾看看脚下。
“你的官途走得太顺,一中第就是京官,所谓的外出巡查也就是去富庶之地,由当地官员陪着吃吃喝喝,回来一路高升,过得很舒服。
“没有人喜欢被下放,尤其是梁城公子,谁会喜欢离开舒适富裕的家,背井离乡去偏远荒僻的地方?所以你凭着齐相与父母的人脉留在梁城中,从来没有见过那些遥远的地方,从没想过城中这一重重的官员醉酒欢歌,究竟是由怎样的人供上来的。”
说实话,在这一点上,谢知秋其实很难责怪秦皓。
她与秦皓又有什么区别?
她是富商之女,自幼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尽管仍有不少不如意之处,但至少不会缺衣少食。
若不是在月县的两年,她不会看见那样的世界。
可即使如此,她也知道自己是得罪了齐相才会如此,如果当初能选,她也不会选择去月县。
事实上,在朝中话语权最大的,往往正是有背景有人脉、从一开始便能顺风顺水的官宦子弟。
人人都知道当官好,削尖了脑袋去当官,可是究竟要多少普通百姓的劳动,才能养得起一个活得那样舒服的官员?
要是没有见过月县,没有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