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好像变了很多。”
秦皓微微走神。
那样清冷锋锐的眼神……他以前好像从没在萧寻初脸上见过。
萧寻初原本是个懒散温和的人,平时不是在把玩那些木头竹条,就是在睡觉,不会有那种冷傲的感觉。
相比之下,那样孤傲的目光,倒更像是在别处……
秦皓思索的时候,那小厮倒不觉得这是什么怪事。
“离家出走,独居山里,没了父母庇护,任谁都会有点变化吧。”
小厮随口道。
他看向秦皓,问:“说起来,少爷觉得,这萧寻初能考中举人吗?”
这个问题,将秦皓从思索中抽离出来。
其实,刚才萧寻初出现,大家都很吃惊,他也听到不少其他学子的议论。
萧寻初在白原书院的名声不佳,他擅自离开书院后,更是有一些先生平时会将他当作“不务正业”、“没有出息”的典型来讲,大多数学生就算对他本人没有太大意见,也难免留下了“不学无术”的印象。
要知道,举人可比秀才难得得多。
两万个秀才进了秋闱的考场,能得举人者,不过其中百之三四。
便是白原书院中的佼佼者,也有一大堆要在此处折戟,考上四五十岁中不了者绝不罕见。
故而,先前其他学生对萧寻初突然来参加考试的评价,大多是认为他痴人说梦,绝无可能考上。
相比之下,秦皓没有那么决断,他会多想一下。
不过,纵然如此,他的判断也是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的——
“我刚才看到他身边那个小厮抱着的书,书面瞧着挺新的,萧寻初这次虽然来了,但准备时间恐怕不长。”
秦皓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给出答案——
“科举高中乃日积月累之事,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小聪明可以弥补。”
“依我看来,他能考上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十三章
这个时候, 谢知秋正在被搜身。
秋闱和春闱考试监管都很严格,为了防止有人试图作弊夹带,考生在进入贡院之前, 都要经过严格的搜身。
谢知秋几乎全身上下都被检查了一遍, 由于她的“奇装异服”,监考官显然认为她应该是重点盯梢对象, 于是将她头发都摸了两遍, 确认没有藏小抄后, 才终于放她进去。
进入考场后,谢知秋顺利地分到了一个“号房”。
考场内是一人一房的单间。
但说是“单间”,实际上空间无比逼仄。
一个标准号房的大小是深四尺、宽三尺, 几乎仅容转身距离。
而在这么小的空间内, 还要包括答题用的桌子、床铺、马桶、蜡烛、炭火。
为了节约空间,所谓的桌椅自然直能简化成两条长板,晚上将其一拼, 就算是床了。
考生考试前一日进考场,后一日出考场,这三日的吃喝拉撒睡, 全部都要在这一个小小的格子间内解决,考场不供饭,他们甚至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