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2 / 2)

供不应求,下一步自然就是扩印,借机增加覆盖率。

如今晨报的覆盖率远远不足,燕京百万人口,识字率又高于其他城市,在他的设想中,晨报最终要印到三至五万份,才达到理想的覆盖率。

但如今晨报的印数只是三千份,相距甚远。

照原先的进程安排,春节过后,晨报要扩印到六千份,同眼下供不应求的情况结合起来,无论如何,倒真是势在必行了。

说起来,确定扩印倒是简单,关键还是银钱问题。

这阵子来,除去报社、义学上以及杂七杂八的各方面花销,他身家只是一万四千两上下,虽说向在晨报上弘法普渡的各寺庙道观的主持收了二千两左右的银子,但拢共算起来,也就一万六七千两。

而订制一批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需要一万余两的银子。

说实在的,他抽不出这笔资金,一旦抽出这笔资金订制铜活字,他将面临资金困窘的问题。

但又不能不再次订制一批铜活字。

否则就无法实现扩印计划。

一批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再怎么充分利用,由于时间因素,也只能达到三千份印数的要求。

要想扩大到六千印数的规模,无论如何,得再次订制一批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

其实按计划,他十月份就想向铸造工坊订制铜活字,但囿于资金问题,一直拖到现下。

眼下看来是拖不下去了,一来晨报的供不应求已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程度,二来照报社战略进程,春节过后,务必扩印,而一份十六版面报纸标准的铜活字交付周期是一个半月左右,从此时算起,到年底之前,也就剩一个半月时间了,因此若想在春节后扩印,得马上向铸造工坊订制。

虽说铸造工坊并不收全款,只是先预付五成,交货验收后再付五成,但一个半月时间,靠他这些家底,腾挪起来,也并无意义,没有大额收入进来,一个半月后,资金还是得陷入困窘。

因此说来说去,总归还是银钱问题。

前前后后想过,在脑中过滤一番,贾玮不禁按按额角,看来还得再次伸手,向薛家借这笔银钱了。

笃笃。

门外传来敲门声。

贾玮暂时丢开此事,端正了一下坐姿,开口道,“进来。”

门被轻轻推开,进来的人却让贾玮稍稍一愣,“李云,你怎么过来了,她那边又有什么事儿不成?”

进来的人正是他的护院总管李云,此时一副轻手轻脚,探头探脑的样子,让贾玮看了,直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