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湘其实并不傻,相?反还相?当机灵,跟她说点什么?,她也能很快举一反三,可显然这小姑娘的机灵劲儿,并没有用?在学业上,是以,晋沐秋也不会那么?上火,动不动就打人手心。
这姑娘,是规矩严苛的晋家人里的异类。
桑柔只能放慢进度,试图找出一种浅显易懂的方法激起晋湘的兴趣。
为此,桑柔拍了拍晋湘,叫她清醒点,再把题目好好的读一遍。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桑柔先不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而是反问?晋湘,想听听她的意思,兴许她理解的比自己更?透彻,如果自己理解有误,那么?在纸上算的那些,都不作?数,还得重来。
“你帮我审审题,把意思弄清楚了,我们再做。”
晋湘有了参与感,又得到桑柔正面的肯定,顿时来了点劲头,指着题,一句句地讲给桑柔听。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其实,也不难,这主要的意思,一百个馒头分给一百个和尚刚好分完,倘若大?和尚一人分三个馒头,小和尚三人分一个馒头,那么?,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桑柔做出恍然大?悟的神情,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晋湘:“你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跟我想的还是有点出入,难怪算了那么?久,就是算不出来。”
说罢,桑柔以提问?诱导的方式尽可能调动晋湘的积极性,一点点引着她往解题的思路上靠,到最后,晋湘从五分兴致上升到了十?分,不待桑柔提醒,她自己已经拿过了纸笔,写写画画地作?答。
晋湘一边写一边说,桑柔就在旁边看着听着,不时地提出假设,把脑子跑偏的晋湘又拉了回来,就这么?磕磕绊绊地算了有两炷香的时间,晋湘终于把题目给解出来了。
小和尚七十?五人,大?和尚二?十?五人,共一百人,刚刚好。
晋湘几乎不能相?信,又问?了桑柔好几遍,是不是这样,她有没有算对。
桑柔也连回了好几遍,就是这样算的,她这个年纪,能做出这样的算题,相?当不错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晋湘得到鼓励,浑身充满了干劲,趁着思路打开了,脑子还很活跃,一鼓作?气地把后面两道题也解了出来。
桑柔瞧过以后,自己也跟着算了又算,晋湘还是很有悟性的,只要把她的兴致调动起来,这些题对她而言,说难也不难。
做完了题,晋湘就迫不及待地带着答案回去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