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给李桂打了一剂强心针,他是想要做大做强的,便催着宋观书研制新品,先将厂里的琐事放到一边。

北城日化厂的工资经常发不出来,家里的钱还全都投进了厂里。

万幸姜菱每周给北城晚报投稿,还能赚一笔钱。

看在钱的分上,她写稿子特别积极。

上班摸鱼偷偷写稿子,下班回家也要写。

她正在写稿子的时候,门卫大爷突然跟她说有人找她,报了个很陌生的名字说是叫:“徐友兰”。

姜菱搜遍脑子中所有认识的人,都不记得有叫徐友兰的人。

“我不认识她啊,是不是找错人了。”

门卫大爷说,“没找错人,她找技术科的宋观书同志,我刚才上楼,技术科的同志说宋观书已经离职了,他们说他是你丈夫,找你应该也是一样的。”

这人来找宋观书?

姜菱跟门卫大爷道谢,视线看向站在财务科门外的女同志。

“你是哪位?找宋观书有什么事?”

姜菱打量徐友兰的同时,徐友兰也在打量姜菱,高高瘦瘦的女同志,长得很漂亮,眼睛大而亮,眉眼含笑,感觉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穿得十分时髦,脚踩一双小皮靴,穿了条显身材曲线的喇叭裤,她在商场里面问过,这样一条喇叭裤至少要花十多块钱,她脚上穿着的靴子价格更贵,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就宋观书媳妇这一身的行头,少说也要五六十块钱,看来他们家的日子确实过得不错。

徐友兰落落大方地向姜菱伸出手,“你好,我叫徐友兰,我与宋观书是一同下乡插队的知青,我找他有事。”

同事们无聊得很,听见这对话的内容立刻竖起了耳朵。

小宋下乡时候认识的女知青,这听起来就感觉像是有故事。

听到她这个自我介绍,姜菱猛然觉得好像是在哪里听到过,似乎是谢朗曾经提过这个名字。

姜菱握住了她伸出来的手,“你好,我是宋观书的爱人,我叫姜菱。”

“我还在上班,不能立刻带你去找他,你如果不赶时间的话,你可以在这里等一下我。”

徐友兰齐刘海,两条又黑又粗的麻花辫垂在身后,“那我如果赶时间呢?”

姜菱淡笑,“那你可以下次等到我下班的时候,再过来。”

徐友兰被她噎了一下,“我有点赶时间,可以把地址给我,让我去找他么?”

莫名地,她从这女同志身上,看到了宋观书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