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定在拥挤人群边缘,微微侧头,敛着眉眼若有所思,显然是最好的倾听者。之南靠在后面十来米,将这些话一字一句陈述给他。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之南尤记得初读这两句话,那时的她辍学半年,前路无望,生活贫瘠一无是处。
在叶青和她分享这两段话时,之南早已泪如雨下,或许五十年后她也将待在这碌碌无为的县城,何以有半生可以回顾。
“我想姜田坊用这句话作为匾额体制,想表明人生来去匆匆如场梦吧,得志失志都无谓太过较真。”
她说,“不过像你们这样从不曾失意的人,应该没法理解张岱后半句的感受。”
这话非出自姜娆。
即使早知道姜娆耳机里面有个人存在,同在燕大,年龄应该也无差。
温时凯还是偶尔为这个女孩子的观点感到纳闷,仿佛十七八岁的身体里藏着个五六十岁的灵魂,阅尽人生百态,老态龙钟也不乏烈焰一般的生机。
他没回头,心头那股揭开面纱下的兴味不减反增。
“我们这样?”
温时凯刻意把这几个字拎了出来,鼻腔哼出一丝笑,重新盯着姜娆,“你应该比我还小几岁吧,何以对别人的墓志铭生出共鸣知己的感觉。”
糟糕,之南后背一凉。
刚才精神太过放松,话也信口拈来,忘给自己戴面具了!
而得不到耳机里回应的姜娆只得尴尬笑笑,索性温时凯也没太计较这些,寥寥几句放过。
周元显然对他们文绉绉的东西不感兴趣,早去排队买了三杯果茶,挥手示意间两人绕过拥挤的人群向他走去。
“你刚才说的张岱是华国明末初期的诗人吧。”姜娆发现他这句话声音格外小,她费力才听清。
温时凯扭头笑着问她,“他的《湖心亭看雪》在世界上蛮挺有名的,看来你这里有他的详细资料?”
静等几秒,耳机里半分声音也无。
在他浅棕色,如细碎玻璃晃荡的眼底,姜娆顿时慌了。
她本就一纯纯正正的理科生,除了背过的那几首诗对张岱半分了解也无,只怕说出来,腹中半瓶水得贻笑大方。
姜娆立马假作咳了两声。
这是某种讯号,代表着她亟需回应,之南盯着那道夹在息壤人群中,时有时无的身影,纳闷:“他说话了吗?我没听见。”
的确没听见,周围叫卖吆喝声快把她耳朵给振聋了,那两声咳嗽还是她费力听清的。
姜娆不得不假作没听清让他再说一次,温时凯显然也极为配合,用这种声音重复了两次――
之南还是没听清。ⓓòn??nαnsんú.ⅽòм(dongnanshu.com)
此时已走在姜田坊的中心地段,旁边是五十年小吃的采访视频,声音响当当的,掺杂着旁边的唱歌嘻哈,男人那句话跟烟似的还没传到耳机便无声无息飘走。
之南简直要抓狂了,这人该不会是故意的?
温时凯扭头看她,一丝光从他眼底划过,男人稍稍纳闷地挑了下眉:“还是没听清?不应该吧。”
说着扭头问周元听清了没。
后者给他一个看傻瓜的眼神。
他声里温和,对视间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