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第 217 章(3 / 4)

,而且民间已经不止一起因挖矿而出现起义暴动的事了。

只是有些矿又不能真的全部禁止,像是铸铜钱的铜矿就不能一刀切。不过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煤矿,玉石矿等等,则都在禁矿之列。

胤糖手里还真没有矿,对于这种禁令也无可无不可。不过禁矿后,市场注定要有些起落是肯定的了。

站在商人的角度和大清皇子的立场分别看了一回这个事情,胤糖突然想到了大禹治水。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禁矿会引起矿工失业,想让他们回归田地未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禁矿后,商人无利可得,地方收入也锐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不了多久私挖、盗矿就会络绎不绝,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赌不如疏,与其让矿工,矿商和地方官站在一条线上对抗朝.廷法度,不如将他们彻底分化。

"儿子提议朝.廷颁布禁矿令前,可以先颁布一道开荒令。"

鼓励地方多多开垦荒地,地方一年开垦多少荒地奖励地方官员吏部评优。开垦荒地,三年免税,四年后这块荒地就是自己的田产。

这道开荒令颁布出去后,一旬左右再颁布禁矿令…先诱之以铒,再胁之以令。如此釜底抽薪,那些地方官和矿工们还会一门心思的跟矿商干吗?

……一般的矿都是向下挖,说句难听的话,那就是跟地府,跟阎王抢财物。吃着人间饭,干着阴间活,生死簿上记一笔,这辈子都这样苦了,下辈子…唉,还不清的债。"胤糖假惺惺的说完,又看了一眼一直默不作声的四爷,向当今提议道∶"对了,儿臣建议不妨加大矿商税收标准。"也许这一套组合拳挥下来,都未必需要下禁矿令了。

从商人的角度看这件事,矿工第一要紧,矿税是第二关键,,如果没有矿工,又加大了矿税…矿商自己就要另谋出路。

介时只要盯着他,一但触犯了律法就抓人封矿。若是没触犯法律,还叫他找到了办法…那这也是人才,不妨收为已用。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矿商对付矿商。

当今∶·.

皇子∶...

朝臣∶"

....

原来有一种缺德,它叫九阿哥。

从清溪书屋出来,胤糖要去给太后和宜妃姐妹请安,正巧四爷几个也要过去给太后请安,便一道往那边走了。

先去给太后请了安,胤糖才与众兄弟分道扬镳去了宜妃和郭贵人在畅春园的住处。

胤糖没瘦,也没黑,保养得相当不错了。于是宜妃那句到了嗓子眼的黑了,瘦了硬是憋了回去。

打听了一回孝慈县的事,又问了一回还没回京城的五爷情况,二人也没留胤糖用膳,便将人打发了。

畅春园外的商业街已经非常繁华了,因路修得好,行人又有行人的路可走,光看这条街便让人觉得京城不少街道多不及它。

知道湘云今儿不会在家里用膳,胤糖出了畅春园便进了一家开在商业街上的酒楼。

那酒楼是胤糖的,里面有给他留专用的包厢。包厢里外两间,里间可休息可会帐,外面就是正常的圆桌包厢模样。

六七月的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胤糖在里间换下汗透的袍子坐在自己的包厢里简单的用了口吃食,离开时又打包了几样卤菜回城。

将卤菜当伴手礼的胤糖一到四爷府上便叫嚷着让四爷拿好酒来。

这个时辰喝酒,这个时辰喝酒…这个不靠谱的混帐。

这句话都快成四爷口头禅了。

不过腹诽完了,四爷还是叫人拿了酒过来。

怕你们爷俩一块被送走

四爷闭了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