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失了地,就是失了命根子。若是这时候有人鼓吹他们上京城告御状。再叫沿路官府别拦着,一大帮子人一路走进京城,事情不就闹得天下皆知了吗?如此一来,朝廷既可以适当的收回读书人的部分特权,也能杜绝这种挂田逃税的行为了。
们逃税,朝廷还帮着讨回公道,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毕竟那些买地的人可是老老实实交了税的。如今那些人买地交税的这笔损失朝廷帮着出了,帮你们将地赎回来了,但只此事可一不可二,不可能次次都破例。
“将事情闹得天下皆知后,其他挂田的多少也会担心自己家的田会不会被人卖了。若是再传上一些哪位举人死了,他家儿女不认证侵占良田的消息。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就会主动将自家的田要回来。”
“朝廷若再发布公告,限期帮助重新登记田产归属,过了期限朝廷一概不管,田产之事全凭举人良心?”想到这种事情的后续走向,胤禟一边点头一边往下接,“等这件事情落幕再给那位立了功的举人一个官职功名,也算皆大欢喜了。”
不过这个举人的年纪至少要在四五十岁之间,并且有屡试不第的经历,否则很难说服他放弃自己的名声来干这么一场忍辱负重的大业。
要知道这事一出,那位举人这辈子是别想再回家乡,甚至是落叶归根了。怕是家里的祖坟都得叫人撅了不可。
胤禟看向湘云,心忖了一句:这主意,可真损呐。
是不是真损,湘云不知道。但在湘云看来偷税逃税这种行为当真不可取。而且她的这个主意之前未必没有发生过。也许只是受害者太少,这才不了了之,没有让人引以为鉴。
胤禟想到这个主意也是为了给国家增税收,从长久看来是利大于弊的。
仔细琢磨了一回,对湘云点头,可行。
嗯都说一事不烦二主,那这个可行的主意回头还是交给他四哥来弄吧。
还不知道又有什么脏活,累活,挨骂的话落到自己身上的四爷此时还带着幕僚们研究商业税呢。
一边跟幕僚感叹胤禟觉悟高,一边又说起了此项税收后大清每年又能有少银子入国库,一时间四爷整个人都觉得日子美好,空气甘甜。仿佛那些因为催帐而升起的暴躁都消散了一般。
……
正月初七,吃面条。
胤禟一大早就又跑到湘云这边蹭了一碗堪比御膳房的好面条,然后问了一回湘云今天都有什么安排这才带着人出门了。
天太冷,胤禟也懒怠骑马,直接叫人套了马车去了商场。
昨天替他八哥解围,不得不帮忙接收一批商户,今天怎么都得看一眼商场的情况才好去干旁的事。
到了商场,胤禟看了一眼临时售卖区的各种柜台,满意的点了一回头,之后见了李二叔和李卫。见李卫是个机灵的便将李卫带在身边一块去了旁处。
忙了小一天,胤禟才想起昨天湘云说的用举人下套的事。一边让人去看看四爷在哪,一边坐着马车往那边晃悠。
虽然大清的天下轮不到他做主,但大清永远是大清,永远在爱新觉罗家的手里握着,那他这个九爷才是爷。而且大清富裕了,惦记他银子的人也就少了。这事趁早弄了,也能早受益。
李卫跟在胤禟身边大半天了,跟着胤禟从商场出来,再入了瓷器公园,再转到其他地方,看着胤禟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商场上的事,李卫心里对胤禟的崇拜又高了一大截。
原本在去福建之前,李卫总认为胤禟生意做得大是沾了他皇阿哥的身份。可去了一趟福建,或者说在去福建的船上,看着胤禟见天的与那些幕僚管事开会,李卫便知道是他想左了。
再是皇阿哥,若没有七成的本事也是个棒槌!
“爷听说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