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0(7 / 48)

做醴酒的。现在京城人谁还喝那?喜欢烈的喝曲酒,不喜欢烈的去喝米酒、桃花酿之类的了,他价格定的又高,谁来买?再说了,他酿的醴酒清淡不说,还带着点儿苦味,早就不受欢迎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那掌柜的说这些纯属是为了吐槽,安雨却听在了耳中,她心里一动,问道:“能不能带我去看看那酒?”

“啊?行是行,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那酒还真不好喝……”

“无碍,您只管带我去。”

几人到了楼下,和那老板说了两句。

那老板看了安雨一眼,带他们来到了后面的酒窖。

一进酒窖安雨就闻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大缸掀开,那老板舀了一勺到碗里递给安雨道:“这可不是白尝的,一会儿给我十五文钱。”

“这么贵???你这不是抢钱呢?”小兰抗议。

“我这酿造不花钱?”那老板嚷嚷。

安雨没管二人,端起碗来将那酒往嘴里送。

——淡淡的苦味,爽口。喝下去之后还带着点儿回甘,酒精浓度不高。

……

“小兰,掏钱。”

“小姐!他这是宰人!”

安雨摆了摆手,让小兰赶紧掏钱。

“这位老板,我有笔生意,想和你谈谈。”她道。

——幸好来了,真是找到好东西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44章 酿酒世家

仲孙来初听到那小姑娘跟自己说“有笔生意要跟他谈谈”时,是不以为意的。

谈生意?

这姑娘看着年纪不大,口气倒是不小。

他是从江北过来的。

醴酒在江北发源,仲孙来的家乡就是发源地之一。

家里酿酒酿了几辈子,从刚开始的兴盛发达沦为如今的落魄……也算是颇为起起伏伏。

他父亲那一辈儿家里的生意因为那阵儿的江东□□大受打击,本来走下坡路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仲孙来出生前几年,饥荒渐渐平息,先帝上任,也赶上风调雨顺的时候,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家里重拾酿醴酒的生意,但一直也没恢复到当年那般胜景……

再加上仲孙来出生后,各种酒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说历史悠久的曲酒、米酒百姓们本来就爱喝,什么桃花酿、梅子酒、竹酒等也从江南火遍京城。

眼看在家乡生意做不起来,仲孙来就揣着银子打算来京城闯一闯。

——说不定家乡人是因为喝腻了醴酒,那京城做这个的肯定不多,定有他的一番天地。

……

当然,事实也向他证明了,有的东西没火起来不是因为百姓们没看到,而是因为不喜欢。

“闯出另一番天地”也很有可能是自寻死路。

他选的商铺位置不错,百姓也多。

可任他怎么说“这东西多喝几口,回甘醇香”,在尝过第一口之后绝大部分客人都把碗放下了。

尝都只尝一口,就更别说买了。

也是,人家能喝到甜的、烈的,喜欢清淡带回甘的,也有竹酒。

又有谁来喝他这醴酒呢?

仲孙来租铺子的时候有多少雄心壮志,在日子的一天天过去当中就被消耗掉了多少“憧憬”。

铺子他租了整整一年,买各种材料、日常开销都算上,基本上把自己从江北老家带来的继续花的干干净净。

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手艺人,卖的不只是货品,更多的还有自己的心血。

酿造中的每一步都倾注了他的认真和欣喜,但这些心血现